[发明专利]一种单光纤共振扫描内窥镜探头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118680.8 | 申请日: | 2022-09-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63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 发明(设计)人: | 章子安;荆如月;宓婧婧;李裔;孟彦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B1/00 | 分类号: | A61B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共振 扫描 内窥镜 探头 | ||
一种单光纤共振扫描内窥镜探头,该探头由硬质绝缘体多孔管(1),振动扫描管芯(2),透镜模组以及多个接受光纤(3‑n)构成。其中振动扫描管芯(2)在保持同轴的前提下,从内外侧覆盖金属电极的硬质绝缘体多孔管(1)中心孔穿过并固定;多个接收光纤各自穿过并均匀分布在硬质绝缘体多孔管中心,且保持同轴;相关透镜组固定在硬质绝缘体多孔管(1)前端。其将内窥镜镜头里的压电驱动器与接收光纤高度集成,从而简化了制备工艺,同时有利于实现大视场角、高分辨率内窥镜微型化。
技术领域
一种单光纤共振扫描内窥镜探头,属于光纤成像领域,特别是可用于内窥镜单光纤扫描成像领域。
背景技术
光纤作为重要的光传导器件,被大量应用于医学领域,其中利用光导纤维制成的内窥镜应用较为广泛。其为了保证较广的视域,通常需要上千根光纤以光纤集束的形式组合在一起。而光纤的直径通常在几十微米到上百微米不等。导致在保证形成一定尺寸光源照射面和一定尺寸图像采集面的条件下,光纤集束端面较大。因此此类内窥镜未能较好利用光纤的优良特性,并且其尺寸难以实现跨越式缩小。
目前,以单光纤的形式,结合微型驱动装置(如压电执行器、电磁执行器、微型电机),实现光纤的共振扫描,成为了光纤应用的重要突破口。其中利用微型电机驱动的单光纤医用内窥镜存在封装尺寸虽然小于传统光纤集束内窥镜,但仍然难以实现超细封装。而基于电磁驱动的单光纤医用内窥镜虽然制作工艺简单,但由于磁场的特性,难以实现角度的扫描角度,视场角有限。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单光纤共振扫描内窥镜探头,该结构在保证高分辨率以及广视场角的前提下,可实现超细内窥镜探头。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光纤共振扫描内窥镜探头,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光纤集束内窥镜尺寸较大难以缩小的问题,实现内窥镜探头的小型化,微型化。
所述一种单光纤共振扫描内窥镜探头,其特征在于:包含硬质绝缘体多孔管(1),振动扫描管芯(2),透镜模组,以及可与硬质绝缘体多孔管集成的接收光纤(3-1),(3-2),(3-3)……(3-n),其中振动扫描管芯(2)从硬质绝缘体多孔管(1)中心孔穿过,且保持同轴,多个接收光纤(3-1),(3-2),(3-3)……(3-n)各自穿过均匀分布在以硬质绝缘体多孔管轴心为圆心,半径为R2的圆周上圆孔,且每根接收光纤(3-1),(3-2),(3-3)……(3-n)与其相应的孔保持同轴,透镜模组固定在硬质绝缘体多孔管(1)前端。
作为优选,所述一种单光纤共振扫描内窥镜探头,其所包含的硬质绝缘体多孔管(1)外半径R1在0.5mm~3mm之间,其中心孔半径r1在0.5mm~2mm之间,在以轴心为圆心,R2为半径的圆周上均匀排布直径d3在0.1mm~0.5mm之间的圆孔。
作为优选,所述的硬质绝缘体多孔管(1),其所用材质为刚玉陶瓷、石英、氧化锆陶瓷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的硬质绝缘体多孔管(1),以中心孔轴心为圆心,R2为半径的圆周,其半径R2在0.5mm~2.5mm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的一种单光纤共振扫描内窥镜探头,所包含的振动扫描管芯(2)由轴线上固定了单根光纤的压电陶瓷管构成,光纤顶端超出压电陶瓷管顶端距离L1在2mm~10mm之间且压电陶瓷管直径d1在0.4mm~1.2mm之间,振动扫描管芯(2)光纤直径d2在0.1mm~0.5mm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的一种单光纤共振扫描内窥镜探头,所包含的硬质绝缘体多孔管(1)顶部与所述振动扫描管芯(2)所带光纤顶端的距离L2在1mm~10mm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的一种单光纤共振扫描内窥镜探头,所包含的接收光纤(3-1),(3-2),(3-3)……(3-n)的外径在0.1mm~0.5mm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大学,未经中国计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186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