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QT间期延长识别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116660.7 | 申请日: | 2022-09-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905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荣;董艳芳;邱励燊;张淼;王朵朵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B5/318 | 分类号: | A61B5/318;A61B5/36;A61B5/00;A61B5/352;A61B5/366;A61B5/353;A61B5/355;G06F18/24;G06N3/0464;G06N3/08 |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李柏柏 |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卷积 神经网络 qt 间期 延长 识别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QT间期延长识别方法,包括采集受试者的心电图,对心电信号进行预处理;对预处理后的心电信号进行波形检测,得到波形检测结果;根据波形检测结果计算QTc值;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机制构建QT间期延长识别模型,并使用数据训练QT间期延长识别模型;使用训练好的QT间期延长识别模型对未知QT间期状态的信号进行预测,实现QT间期延长的识别。本发明利用残差网络结构结合注意力机制的算法实现QT间期延长的识别,有效降低了模型的复杂度,避免由于波形定位的准确性影响QT间期延长识别精度的问题,同时实现了端到端的识别,省去了中间环节的人为参与,提升了辅助诊断的便捷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心电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QT间期延长识别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QT间期的改变在临床心电图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QT间期延长对提示恶性心室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有重要意义。QT间期代表心室细胞除极和复极过程,是从任一导联中Q波的最早开始时间到任一导联中T波的最晚结束时间(如图1所示)。QT间期长短随年龄、性别而变化,心率不同QT间期也不相同,心率快则QT间期缩短,反之则延长。因此实际应用中常通过各种计算转换成非心率依赖的校正值,即心率校正QT间期(QTc)。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无论是继发于药物、电解质异常(低钾血症)还是遗传(先天性LQTS)等系统性疾病导致的QTc延长,均可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此外,在中老年人中,QTc延长也可能引发交感神经张力升高、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或电解质代谢异常等,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中风等的风险。因此,QT间期延长的实时筛查已经成为心电图(ECG)评估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现有的对QTc的评估和监测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心电信号的特征波形检测,根据波形检测结果将信号分割成单个心拍,进而计算出每个心拍的QTc的值。一方面波形检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了QTc评估的效果,另一方面,对心电图的波形检测及心拍分割增加了筛查QT间期延长的复杂性,为实时监测增加了难度。
因此,迫切需要提供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QT间期延长识别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在QT间期延长识别方面存在的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QT间期延长识别方法及系统,其利用残差网络结构结合注意力机制的算法实现QT间期延长的识别,与基于波形检测定位的算法相比,有效降低了模型的复杂度,避免由于波形定位的准确性影响QT间期延长识别精度的问题,同时实现了端到端的识别,省去了中间环节的人为参与,提升了辅助诊断的便捷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QT间期延长识别方法,包括:
S1:采集受试者的心电图,对心电信号进行预处理;
S2:对预处理后的心电信号进行波形检测,得到波形检测结果;
S3:根据所述波形检测结果计算QTc值;
S4: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机制构建QT间期延长识别模型,并使用S3得到的数据训练所述QT间期延长识别模型;
S5:使用训练好的QT间期延长识别模型对未知QT间期状态的信号进行预测,实现QT间期延长的识别。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S1中利用可穿戴动态心电监护仪采集受试者的心电图。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S1中对心电信号进行预处理的方法包括:
S1-1:对采集到的心电信号进行低通滤波处理,得到去噪后的信号;
S1-2:将去噪后的信号划分成固定长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S2中对预处理后的心电信号进行波形检测的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166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关设备
- 下一篇:蛋白激酶C抑制剂在制备抗肿瘤转移药物中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