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鉴定仔鹅早期磷缺乏性佝偻症的理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12350.8 | 申请日: | 2022-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31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胥蕾;李宁;万晓莉;杨芷;杨海明;王志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16H50/20 | 分类号: | G16H50/20;G16H50/30;A01K67/02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沈志海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鉴定 早期 缺乏 佝偻 理化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鉴定仔鹅早期磷缺乏性佝偻症的理化方法,在仔鹅采食磷缺乏饲料后4~7天可通过骨骼组织中的敏感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鉴定出仔鹅磷缺乏性佝偻症;所述骨骼组织中的敏感理化指标为胫骨中的磷含量、胫骨强度、灰分含量和钙含量。本发明选取仔鹅胫骨组织,利用理化检测法检测组织中的敏感指标,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根据骨骼中指标的显著变化和相对变化综合鉴定仔鹅早期磷缺乏性佝偻症(又名磷缺乏症)。通过本发明,及时准确地鉴定佝偻症病因,为发病早期准确地采取营养干预,减小养殖人员和饲料厂的经济损失,解决责任纠纷和健康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鉴定仔鹅早期磷缺乏性佝偻症的理化方法,属于畜牧兽医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虽然饲料加工已经实现自动化生产,但中间很多过程还是人工对机器操作完成的,犯错误是人的天性,饲料加工过程不可避免会发生操作错误。生产中的失误,例如磷酸氢钙误投为石粉,石粉误进磷酸盐的料仓,原料顶仓等问题会导致家禽磷缺乏性佝偻症(简称磷缺乏症)。由于磷缺乏性佝偻症的病程极快,而且和钙缺乏以及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佝偻病较为相似,往往导致疾病确诊较晚,来不及采取补救措施,造成养殖人员和饲料公司的巨大损失。
目前鉴定家禽磷缺乏性佝偻症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检测饲料磷含量、测定血钙(Ca),血磷(P)结合碱性磷酸酶总活性(ALP)和做组织切片,再结合行走困难、瘫痪等行为学鉴定。但由于仔鹅特殊的生理特点,与鸡不同,磷缺乏时仔鹅血钙和血磷的变化较慢,不适合作为早期鉴定方法,做组织切片程序较长,操作需要专业人员且较过程较慢。家禽的磷缺乏性佝偻症一般诊断时间在1周以后,目前缺乏仔鹅磷缺乏性佝偻症的早期鉴定技术。
本发明首先通过团队前期的工作发现磷缺乏症与维生素D和钙缺乏症在病程上时间更早,能在采食缺磷饲料后4天左右就发病,为早期诊断提供了时间基础。本发明取患磷缺乏性佝偻症的仔鹅胫骨为检验材料,以骨骼理化指标检测为手段,通过筛选敏感指标,获得了一组快速诊断仔鹅早期磷缺乏性佝偻症的理化检测方法,可实现仔鹅磷缺乏后4~7天内诊断出结果,为养殖人员解决责任纠纷、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提供技术支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鉴定仔鹅早期磷缺乏性佝偻症的理化方法,在仔鹅采食磷缺乏饲料4~7天即可通过骨骼组织中的敏感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鉴定出仔鹅磷缺乏性佝偻症。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鉴定仔鹅早期磷缺乏性佝偻症的理化方法,其特征是:在仔鹅采食磷缺乏饲料后4~7天可通过骨骼组织中的敏感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鉴定出仔鹅磷缺乏性佝偻症;
所述骨骼组织中的敏感理化指标为胫骨中的磷含量、胫骨强度、灰分含量和钙含量;
所述骨骼组织中的敏感理化指标变化规律包含显著变化规律和相对变化规律;其中显著变化规律为在仔鹅采食磷缺乏饲料后第4~7天,由SPSS统计学软件对3组以上仔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2组仔鹅t检验,其中每组仔鹅数目不低于6只,由概率参数P值表示差异的显著性;若P0.05则表示差异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相对变化规律为所述敏感指标在疑似磷缺乏仔鹅中的检测值除以在正常仔鹅中的检测值的百分比。
若饲料中未加入无机磷酸盐或饲料的非植酸磷含量低于0.15%,采食该饲料4~7天时鹅群中出现高比例的活力低下、行动困难的仔鹅,其中行动困难的仔鹅胫骨中的磷含量极显著低于正常仔鹅,且含量分别为采食正常饲料仔鹅的61%~57%;0~3天行动困难的仔鹅胫骨中的参考磷含量为正常鹅的100%~62%;8日龄以后行动困难的仔鹅胫骨中的参考磷含量为正常鹅的57%以下;若饲料中加入了部分无机磷酸盐,则行动困难的仔鹅的该数值高于以上参考值,但低于正常仔鹅的值;若饲料中将石粉错误当成无机磷酸盐配制饲料则该数值进一步低于以上参考值;满足以上条件,则所述行动困难的患病仔鹅可诊断为磷缺乏性佝偻症或磷缺乏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123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