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下设备岸基配电箱海缆接续装置及接续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109581.3 | 申请日: | 2022-09-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48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超;姚赛;杨小芳;李进;钟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船舶电子设备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六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2G1/14 | 分类号: | H02G1/14;H02G1/12;H02G1/10;H02G3/08;H02G9/02;G02B6/4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 |
| 地址: | 2011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下 设备 岸基 配电箱 接续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涉及海洋通信工程领域的水下设备岸基配电箱海缆接续装置及接续方法,包括海缆、岸滩人井、岸基配电箱、跨接电缆、陆地光缆以及陆地电缆,海缆穿过岸滩人井一端延伸至岸基配电箱内,岸基配电箱内的跨接电缆延伸至岸滩人井内,且跨接电缆分别连接陆地光缆和陆地电缆,陆地光缆和陆地电缆从岸滩人井另一端延伸出。本发明在满足单点位多根海、陆缆集中接入并可靠转接要求的同时,减小对施工作业空间及占地面积的需求,对施工现场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同时对多根线缆进行便捷维护和检修,而避免动用过多的人力及施工机具;同时对岸基配电箱提供较好的防护,延长其使用寿命,而且维护保养也更加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通信工程领域,具体地,涉及水下设备岸基配电箱海缆接续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海缆在登陆后会与陆缆进行转接,此时通常会在登陆点附近设置水线井,用于海、陆缆转接施工、维护及对转接部位进行保护,此类水线井一般采用砖混材料砌建而成,在顶部留有标准的供施工作业人员进出的井口,日常采用井盖封闭,需要进入时移开即可,线缆在其内部采取平铺放置方式,其结构形式简单、应用广泛。但对于复杂的水下设备而言,其系统内部包含大量海、陆缆转接,且转接工艺要求较高,为提高工程可靠性、减少海缆登陆及转接用地需求、以及方便设备交装后的日常维护,以上转接工作均需在特制的岸基配电箱内部完成,这就导致较多海缆需在同一地点集中登陆并需与陆缆在较为狭窄的区域进行转接作业施工,此时如仍采用传统水线井方式,不仅无法满足建设用地面积限制要求,还会使作业施工区域也大幅增加、提高对作业环境条件的要求,也不利于后续对海、陆缆转接部位进行维护及保护。
此外,通过对现有专利和文献以关键字搜索方式进行查询,也未发现与本发明专利主要内容相关的信息,说明国内在该技术领域也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研究,目前暂无可对比分析的内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下设备岸基配电箱海缆接续装置及接续方法。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下设备岸基配电箱海缆接续装置,包括海缆、岸滩人井、岸基配电箱、跨接电缆、陆地光缆以及陆地电缆,海缆穿过岸滩人井一端延伸至岸基配电箱内,岸基配电箱内的跨接电缆延伸至岸滩人井内,且跨接电缆分别连接陆地光缆和陆地电缆,陆地光缆和陆地电缆从岸滩人井另一端延伸出。
一些实施例中,岸基配电箱底部设有岸基配电箱穿缆盖板,海缆与岸基配电箱穿缆盖板之间设有水密灌封安装接头,陆地光缆和陆地电缆分别与岸基配电箱穿缆盖板之间设有水密接头。
一些实施例中,海缆上连接有水密灌封安装接头,位于水密灌封安装接头一侧的海缆上设有锥形橡胶,位于水密灌封安装接头另一侧的海缆的海缆内部光纤分别连接硬质密封胶和尼龙编织套管,硬质密封胶和尼龙编织套管外侧连接软质密封胶。
一些实施例中,岸基配电箱内设有数据处理设备和光纤转接架,海缆以单芯光纤形式数据处理设备,海缆通过数据处理设备整合后以两芯光纤输出接入光纤转接架。
一些实施例中,岸滩人井内设有岸滩人井存缆架,岸滩人井存缆架包括存缆架立架和插销,存缆架立架上分布有插销,存缆架立架通过插销分隔成多个区域;
海缆绕接于存缆架立架一侧,跨接电缆、陆地光缆以及陆地电缆分别饶接于存缆架立架另一侧。
一些实施例中,岸基配电箱连接于岸基配电箱基座上,岸基配电箱基座上设有岸滩人井进舱穿线管。
一些实施例中,岸滩人井进舱穿线管分别与海缆、陆地光缆以及陆地电缆一一对应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岸滩人井上设有岸滩人井路由穿线管,海缆、陆地光缆以及陆地电缆分别通过岸滩人井路由穿线管进入岸滩人井。
一些实施例中,海缆未接入岸滩人井的一端通过网套固定。
一种水下设备岸基配电箱海缆接续装置的接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船舶电子设备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六研究所),未经上海船舶电子设备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六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095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