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机的保护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99401.8 | 申请日: | 2022-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33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K5/24 | 分类号: | H02K5/24;H02K5/20;H02K5/22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307 | 代理人: | 张成 |
地址: | 550025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保护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电机的保护结构,涉及保护结构领域,包括:底座通过四个第一固定螺栓固定连接在工作台上;底座顶端面通过四个第二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底座顶端面与伺服电机底端面接触,底座顶端面呈线性阵列状开设有辅助槽。因底座顶端面对称焊接有两块防护板,两块防护板分别位于伺服电机的左侧和右侧位置,两块防护板的顶端面高于伺服电机的顶端面,两块防护板共同组成了伺服电机的防护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当重物砸向伺服电机时通过两块防护板可实现拦截,解决了现有装置不能够实现电机的缓冲保护以及电缆的拉扯保护相互结合,在实现电机缓冲保护和电缆拉扯保护时需要使用两个不同的结构实现,增加了成本和结构对空间的占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护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电机的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在机电一体化中电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保护结构对电机进行保护。
就目前现有的电机的保护结构而言:
首先,现有装置不能够实现电机的缓冲保护以及电缆的拉扯保护相互结合,在实现电机缓冲保护和电缆拉扯保护时需要使用两个不同的结构实现,增加了成本和结构对空间的占用;
其次,现有装置在使用过程不能够实现散热结构与固定结构的相互结合,结构组合性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电机的保护结构,其具有辅助部分,通过辅助部分的设置,第一,因每个滑动座上均滑动连接有一根滑动杆,每根滑动杆上均焊接有一个挡环,两根滑动杆的下方一端均与受力块顶端面固定连接;每根滑动杆上均套接有一个弹性件,弹性件下方一端与挡环顶端面弹性接触,弹性件上方一端与滑动座底端面弹性接触,滑动座、滑动杆、挡环、弹性件和受力块共同组成了伺服电机放置时的缓冲防护结构,在放置伺服电机时通过弹性件可实现缓冲;第二,因两根滑动杆上方一端均与顶块固定连接;伺服电机底端面开设有卡槽,卡槽与受力块相匹配,当伺服电机底端面与底座顶端面接触时受力块与卡槽卡接,此时受力块底端面与伺服电机底端面平齐,此时顶块顶端面与连接电缆弹性接触,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顶块顶端面与连接电缆的弹性接触,可实现连接电缆的抵紧固定,此时可防止无意拖拽连接电缆导致连接电缆松动;
还具有辅助槽和辅助块,通过辅助槽和辅助块的设置,首先,因底座顶端面与伺服电机底端面接触,底座顶端面呈线性阵列状开设有辅助槽,线性阵列状开设的辅助槽共同组成了伺服电机底部的散热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伺服电机底部的热量可通过辅助槽处进行扩散,避免了伺服电机长期处于高温状态导致其使用寿命缩短;其次,因伺服电机底端面焊接有四个辅助块,四个辅助块均为矩形块状结构,四个辅助槽均呈横向设置,四个辅助块均与辅助槽卡接相连,辅助块与辅助槽共同组成了伺服电机的前后限位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辅助块与辅助槽的设置,可保证伺服电机前后方向上的闭锁,提高了伺服电机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发明提供了电机的保护结构的目的与功效,具体包括:底座和辅助部分;所述底座通过四个第一固定螺栓固定连接在工作台上;底座顶端面通过四个第二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底座顶端面与伺服电机底端面接触,底座顶端面呈线性阵列状开设有辅助槽,线性阵列状开设的辅助槽共同组成了伺服电机底部的散热结构;所述辅助部分共设有两个,辅助部分由滑动座、滑动杆、挡环、顶块、弹性件和受力块组成,滑动座共设有两个,两个滑动座对称焊接在伺服电机上。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顶端面对称焊接有两块防护板,两块防护板分别位于伺服电机的左侧和右侧位置,两块防护板的顶端面高于伺服电机的顶端面,两块防护板共同组成了伺服电机的防护结构。
进一步的,左侧一块所述防护板的右端面与伺服电机的左侧接触,右侧一块所述防护板的左端面与伺服电机的右侧接触,两块防护板共同组成了伺服电机的限位固定结构。
进一步的,两块所述防护板均为T形板状结构,两块防护板上均开设有一个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未经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994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隧道扫描机器人
- 下一篇:激光辅助提高电弧增材制造成形精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