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供热系统热用户分摊量计算的装置、方法及用途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090031.1 | 申请日: | 2022-09-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111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 发明(设计)人: | 赵玉坤;胡景忠;何永来;王金星;赵海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工大科雅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Q50/06 | 分类号: | G06Q50/06;G06Q50/26;G06F17/18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呼春辉 | 
| 地址: | 050801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供热 系统 用户 分摊 计算 装置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公开了供热系统热用户分摊量计算的装置、方法及用途,涉及供热技术管理技术领域;装置包括分摊模块,方法基于所述装置包括分摊步骤,获得时间段的换热站的总耗量,获得热用户的度时数,度时数为热用户的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的温差乘以时间段;获得热用户的总度时数,总度时数为所有热用户度时数的和;以热用户的度时数与总度时数的占比从总耗量中分摊获得该热用户对换热站的分摊量;其通过分摊模块等,实现供热系统用户分摊量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热技术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热系统热用户分摊量计算的装置、方法及用途。
背景技术
《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2589-2020)。
《标准煤二氧化碳排放的计算[J].涂华,刘翠杰.煤质技术.2014(02)》。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标准》(CJJ/T34-2022)。
检索式为TACD_ALL:(二氧化碳排放量AND分摊AND度AND时),获得较为接近的现有技术方案如下。
授权公告号为CN 113723718 B,名称为一种能源碳排放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一次能源消耗数据、本地发电量数据、外来电量数据和全社会用电量数据;S2、根据S1获取的数据,代入地区能源碳排放总量模型,计算地区能源碳排放总量;S3、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关性系数;S4、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变化值;S5、根据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关性系数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变化值代入地区总二氧化碳减排量模型,预测地区总二氧化碳减排量。该技术方案根据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关性系数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变化值综合使用,准确预测地区总二氧化碳减排量,从而选择碳减排效果好的影响因素,使能源碳排放量下降。
授权公告号为CN 110580386 B,名称为一种交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空间网格化方法。该方法包括:建立包含有多个网格的网格数据模型,每个网格对应一个唯一网格ID;根据交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清单方法,获取某一区域内每个交通类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该区域内的每个交通类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空间化到对应的网格中,并进行相应的空间分析,获取每个交通类型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及其对应的网格ID;空间汇总不同交通类型的二氧化碳排放对应的网格ID,并进行空间化处理,得到该区域内的不同交通类型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完成对二氧化碳排放空间网格化。
申请公布号为CN 110428116 A,名称为基于能源、环境和经济的再制造系统可持续性测定系统。通过能耗分析模块对能源的消耗进行分析,建立能耗预测模型;通过成本分析模块对零部件再制造总成本的加工成本和材料购买成本进行分析,建立零部件再制造成本预测模型;通过碳排放计算模块根据排放因子法计算出某时段各车间的碳排放量;将总碳排放量分摊到该时间段生产的每一个再制造零部件,建立碳排放预测模型、环境效益预测模型;通过综合效益评价模块评价再制造系统,决策出最优方案。本发明在对可再制造性评估的基础上,建立衡量再制造可持续性的指标,对再制造可持续性进行评估,将再制造的优势最大化。
申请公布号为CN 113886767 A,名称为一种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实时计算方法。获取系统实时节点负荷、发电机功率、网络拓扑结构和相关技术参数;采用牛顿-拉夫逊法计算交流潮流方程式,得到各节点电压幅值和角度,再计算各支路有功功率和损耗;构造上游分布矩阵,然后将发电机功率进行分摊,得到各节点负荷、各支路有功功率以及损耗对应的发电机功率分量;根据发电机组有功功率,计算各机组实时碳排放强度;将机组碳排进行分摊,得到各节点负荷、各支路有功功率以及损耗对应的发电机碳排率分量。本发明提出的碳排放流计算方法,可以精准计算电力系统的实时碳流分布,合理划分不同主体碳排责任,对于制定减碳措施、助力电力低碳发展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工大科雅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工大科雅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900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