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室外墙无缝防漏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86276.7 | 申请日: | 2022-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06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陈朝骏;刘海龙;莫永炜;肖克龙;陈金培;肖强;黄飞飞;张国林;龚远忠;周文龙;刘正武;张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2 | 分类号: | E02D31/02;E02D17/04;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捷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3 | 代理人: | 齐云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室 外墙 无缝 防漏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室外墙无缝防漏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由上至下依次安装多排用于支撑基坑坑壁的斜抛撑,安装每排斜抛撑后,清除与该排斜抛撑对应的反压土;S2、清除所述基坑内所有的反压土,由底部向上依次对各楼层进行施工;每层楼层的外墙施工前,拆除所述楼层对应的斜抛撑,已经施工完成的楼层的底板上留有对应的斜抛撑孔;对应的斜抛撑是指斜抛撑穿过该楼层的外墙;对拆除斜抛撑后的楼层的上一层进行施工时,用混凝土对斜抛撑孔进行填补。本发明通过先拆除斜抛撑,再进行外墙的施工,以防止外墙上留有斜抛撑孔,保证外墙结构的整体性,以达到防止渗漏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室外墙无缝防漏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基坑开挖和地下结构建设中,为了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支撑斜抛撑时,常同时施作地下室外墙及地下室各层楼板等关键部位,待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再拆除斜抛撑,此时在斜抛撑与地下室外墙及地下室各层楼板相交处留有较大的孔洞,易造成地表水或地下水渗漏。通常采用防水材料封堵孔洞等防渗漏方法予以处理,但由于封堵材料随着时间推移将水化收缩或老化开裂,易产生缝隙,仍会导致渗漏,最终造成地下室外墙及地下室各层楼板钢筋锈蚀等不利现象。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室外墙无缝防漏的施工方法,其解决了斜抛撑拆卸所产生的地下室外墙渗漏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地下室外墙无缝防漏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由上至下依次安装多排用于支撑基坑坑壁的斜抛撑,安装每排斜抛撑后,清除与该排斜抛撑对应的反压土;
其中,安装每排斜抛撑前,在该排斜抛撑对应的反压土上开设用于安装斜抛撑的安装槽;
S2、清除所述基坑内剩余的反压土,由底部向上依次对各楼层进行施工;
每层楼层的外墙施工前,拆除所述楼层对应的斜抛撑,已经施工完成的楼层的底板上留有对应的斜抛撑孔;
对应的斜抛撑是指斜抛撑穿过该楼层的外墙;
对拆除斜抛撑后的楼层的上一层进行施工时,用混凝土对斜抛撑孔进行填补。
优选地,在步骤S1中,采用盆式挖土的方式得到所述基坑和多层所述反压土。
优选地,在步骤S1中安装所述斜抛撑之前,沿所述基坑坑壁浇筑多个咬合桩,所述咬合桩沿上下方向延伸布置,沿所述咬合桩从上至下依次浇筑多个连接梁,所述连接梁沿水平方向布置,所述斜抛撑的顶端与所述连接梁相连接,所述斜抛撑的底部与所述基坑的底部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斜抛撑包括上支墩和下支墩,所述上支墩与下支墩之间设有钢支撑。
优选地,所述上支墩与所述连接梁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所述下支墩与最底层楼层的底板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所述钢支撑与所述上支墩和所述下支墩相抵接。
优选地,所述上支墩与所述钢支撑的接触面为第一连接面,所述下支墩与所述钢支撑的接触面为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上支墩与所述连接梁之间设有钢锚板。
优选地,每层楼层施工时,依次对该楼层的底板、用于支撑底部的换撑梁和外墙进行浇筑,外墙浇注前需先拆除所述楼层对应的斜抛撑。
优选地,清除所述基坑内所有的反压土后,对所述基坑内底部进行夯实,并在所述基坑内底部浇筑混凝土,以做为传力垫层,最底层楼层的底板浇筑于所述传力垫层的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基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862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