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辅助励磁电感的共谐振槽多相并联谐振变换器自均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83927.7 | 申请日: | 2022-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78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孙志峰;王勤;伍群芳;姜盟瀚;李金波;肖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3/28 | 分类号: | H02M3/28;H02M3/335;H02M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张菊萍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辅助 磁电 谐振 多相 并联 变换器 方法 | ||
1.辅助励磁电感的共谐振槽多相并联谐振变换器自均流方法,其特征在于,适应于以下装置,包括:
第一相谐振变换器Pl,包括第一开关电路S1、第一谐振腔LC1、第一谐振变压器T1、并联在第一谐振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Np1的两端的第一辅助励磁电感Lm1和第一整流电路R1;所述第一开关电路S1具有输入端口1-1和输出端口1-2,所述的第一谐振腔LC1具有输入端口1-3,所述第一整流电路R1具有输入端口1-3和输出端口1-4;所述的第一谐振腔LC1由谐振电感L1和谐振电容C1串联组成;
第二相谐振变换器P2,包括第二开关电路S2、第二谐振腔LC2、第二谐振变压器T2、并联在第二谐振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Np2两端的第二辅助励磁电感Lm2和第二整流电路R2;所述第二开关电路S2具有输入端口2-1和输出端口2-2,所述的第二谐振腔C2具有输入端口2-3,所述第二整流电路R2具有输入端口2-3和输出端口2-4;所述的第二谐振腔LC2由谐振电感L2和谐振电容C2串联组成;
所述的第一谐振腔LC1与第二谐振腔LC2通过线l1和线l2实现并联连接;由于两相谐振变换器的负端接地,所述的第一辅助励磁电感Lm1和第二辅助励磁电感Lm2通过l2实现并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励磁电感的共谐振槽多相并联谐振变换器自均流方法,其特征在于,定义第一相谐振变换器P1和第二相谐振变换器P2的串联阻抗分别为Z1,Z2,表达式为:
其中ω为角频率;Lr1、Lr2分别为第一相谐振变换器和第二相谐振变换器谐振电感;Cr1、Cr2分别为第一相谐振变换器和第二相谐振变换器谐振电容;j代表复数;
通过线l1和线l2将两相模块的谐振腔并联连接后,第一谐振腔和第二谐振腔实现了耦合,耦合后总的阻抗为:
总阻抗等效到第一相谐振变换器和第二相谐振变换器的阻抗分别为Zr1和Zr2,并且Zr1=Zr2,等效后的阻抗表达式为:
通过线l2将两相模块的辅助励磁电感并联连接后,第一辅助励磁电感Lm1和第二辅助励磁电感Lm2实现了耦合,耦合后等效到第一相谐振变换器和第二相谐振变换器的辅助励磁电感为:
其中,Lrm1和Lrm2分别为第一相谐振变换器和第二相谐振变换器的等效辅助励磁电感;
所述的辅助励磁电感的共谐振槽多相并联谐振变换器自均流方法,等效到两相谐振变换器的第一谐振槽阻抗Zr1和第二谐振槽阻抗Zr2相同,等效到两相变换器的第一辅助励磁电感Lrm1和第二辅助励磁电感Lmr2相同,消除了两相谐振变换器由于谐振元件参数差异引起的均流误差问题,实现了两相谐振变换器的均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励磁电感的共谐振槽多相并联谐振变换器自均流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辅助励磁电感Lm1和第二辅助励磁电感Lm2为独立的磁性元件,其不由变压器的气隙产生;因此,第一谐振变压器T1和第二谐振变压器T2不需要开气隙,消除了由气隙引起的变压器涡流损耗问题,提升了变换器的运行效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励磁电感的共谐振槽多相并联谐振变换器自均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S1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S2的开关时序相同;在同一时刻,所述第一相谐振变换器Pl和第二相谐振变换器P2变换器电流方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励磁电感的共谐振槽多相并联谐振变换器自均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开关电路S1和第二开关电路S2能是半桥电路、全桥电路;所述的第一整流电路R1和第二整流电路R2能是半波整流电路、全波整流电路、全桥整流电路以及倍压整流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励磁电感的共谐振槽多相并联谐振变换器自均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谐振腔是由谐振元件以串联、并联形式组成的多谐振网络;所述的第二谐振腔是由谐振元件以串联、并联形式组成的多谐振网络;所述第一谐振腔和所述第二谐振腔中谐振元件的数量大于等于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8392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压侧并联自均流型双有源全桥变换器
- 下一篇:一种恒温控湿智能仓储方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