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仿古民居木结构修缮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80786.3 | 申请日: | 2022-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80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冒文;唐潮;董李斌;朱煜;全有维;武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先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5 | 代理人: | 孙甫臣 |
地址: | 21004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仿古 民居 木结构 修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应用于仿古民居木结构修缮方法,包括S1、“三防”处理:用于改善木结构易虫蛀、易燃以及易腐朽的缺陷,对木料进行防火、防虫、防腐处理;S2、剔补或墩接:用于对木柱腐朽部位进行修缮;S3、嵌补:用于对木柱上的干缩裂缝进行修补;S4、增加随檩枋:用于增加木檩的承载力,本发明先采用喷涂“三防”涂料的方式,用于改善木料易虫蛀、易燃以及易腐朽的缺陷;其次木柱有一定程度腐朽但不足以更换时,通过对腐朽、开裂部位采用墩接、嵌补的方法进行修缮;最后对木檩尺寸较小的情况,采取增加随檩枋的方法增加木檩的承载力,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又可以避免木檩的整体更换,从而减少材料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文旅建筑修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仿古民居木结构修缮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仿古民居建筑至今已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时间长河的洗礼下大多的仿古建筑也逐渐存在着年久失修,木构件老化等问题,且受限于当时历史经济文化的影响,民居所用木料的品种、大小、质量参差不齐,未对木料进行“三防”施工处理,从而导致大多的仿古建筑的柱、梁等木构件出现木柱腐朽、开裂以及虫蛀空鼓、木檩尺寸较小或大小不一等质量通病现象。因此本发明着重对于目前仿古建筑的质量通病问题,在施工工艺上做出改善措施,从而更好的有效改善和延长古建的建筑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应用于仿古民居木结构修缮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于仿古民居木结构修缮方法,包括如下四个部分:
S1、“三防”处理:用于改善木结构易虫蛀、易燃以及易腐朽的缺陷,对木料进行防火、防虫、防腐处理;
S2、剔补或墩接:用于对木柱腐朽部位进行修缮;
S3、嵌补:用于对木柱上的干缩裂缝进行修补;
S4、增加随檩枋:用于增加木檩的承载力。
优选地,S1中,所述“三防”处理包括如下步骤:
S11、对待修缮木结构进行表面打磨;
S12、对木结构的表面进行第一次涂料的涂刷,所述涂料包括防虫剂、水基型阻燃处理剂、防腐剂;
S13、对第一次涂刷的涂料进行干燥;
S14、在第一次涂刷涂料的对木结构的表面进行第二次涂料的涂刷;
S15、重复上述S12- S14至所涂刷的涂料量达到所需要求。
优选地,S2中,当木柱柱心完好,表面腐朽时,将腐朽部分剔除后防腐处理,并用干燥木材依原尺寸修补整齐并用耐水胶粘剂粘牢,并加设钢板箍筋。
优选地,S2中,当木柱柱脚腐朽但自木柱底面向上未超过柱高的1/4时,将腐朽部分割除后,采用墩接柱脚的方式增加新柱脚。
优选地,S3中,当干缩裂缝宽度不大于3mm时,在木柱的油饰或断白过程中,用腻子勾抹严实。
优选地,S3中,当干缩裂缝宽度在3-30mm时,用木条嵌补,并用耐水性胶粘剂粘牢木条。
优选地,S3中,当干缩裂缝宽度大于30mm时,首先用木条嵌补干缩裂缝宽度并用耐水性胶粘剂粘牢,然后在干缩裂缝的开裂段内加铁箍固定木条。
优选地,S3中,当干缩裂缝宽度大于500mm时,采用将钢板箍筋嵌入干缩裂缝内,使钢板箍筋的外皮与木柱的外皮平齐并箍紧插入到干缩裂缝的木条或者木块,木条或者木块采用耐水性胶粘剂粘牢。
优选地,S4中,在木檩下面安装随檩枋来增加木檩的承载力,所述随檩枋的尺寸为60x90mm。
优选地,S4中,墩接柱脚前,需先增加扶柱固定木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807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静脉穿刺置管用安全镊
- 下一篇:交易风险判断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