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骨小梁-骨水泥复合体有限元模型构建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077831.X | 申请日: | 2022-09-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12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 发明(设计)人: | 林梓凌;郑利钦;代越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G06T17/20 | 分类号: | G06T17/20;G06T19/20;G06T7/136;G06T5/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国海智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89 | 代理人: | 王庆海 |
| 地址: | 51040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梁 水泥 复合体 有限元 模型 构建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骨小梁‑骨水泥复合体有限元模型构建方法,方法包括获取骨小梁微观影像数据;在感兴趣区域内重建骨小梁三维结构;对骨小梁三维结构图像中的骨小梁进行打磨光滑处理;利用流体域进行包裹后转换为实体;对流体域进行二维面网格细分,并在细分后对流体域进行三维体网格划分;对骨小梁进行三维体网格划分;以流体域作为骨水泥,获得预设填充深度的骨小梁‑骨水泥复合体,分别给骨水泥、骨小梁网格赋予对应的材料属性及材料参数,设置边界条件、载荷及骨水泥与骨小梁之间的接触类型,得到骨小梁‑骨水泥复合体有限元模型。本发明的方法省略了传统的构建骨小梁‑骨水泥复合体样本的过程,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精度高,成本低,容易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限元模型构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小梁-骨水泥复合体有限元模型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建立骨小梁-骨水泥界面作用的有限元模型主要包括2种方法:
方法一:1、获取经骨水泥强化固定的人尸体骨,钻取骨小梁-骨水泥复合体样本;2、将骨小梁-骨水泥复合体样本进行Micro-CT扫描,获取影像数据;3、计算机逆向工程,重建骨小梁-骨水泥复合体样本的计算机三维模型;4、划分体网格、赋予材料属性、参数,设置边界条件、载荷,进行有限元力学分析。
方法二:1、获取人尸体骨,钻取骨小梁样本;2、对骨小梁进行骨水泥灌注;3、待骨水泥完全固化后,对骨小梁-骨水泥复合体样本进行Micro-CT扫描;其余步骤与方法1相同。
如图1所示,为在对骨小梁-骨水泥复合体样本进行Micro-CT扫描,得到扫描影像后,构建骨小梁-骨水泥复合体有限元模型的过程示意图。
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方法构建骨小梁-骨水泥复合体有限元模型存在以下缺点:1、获取的经骨水泥强化固定的人尸体骨,骨小梁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骨溶解、骨吸收情况,并导致大量孔隙形成,需要在计算机软件进行反向填充,以获取骨小梁-骨水泥完整接触的三维模型,步骤繁杂、耗时巨大。2、骨小梁与骨水泥灰度阈值部分重叠,在计算机软件中分离两者容易造成人为的错误分配。3、经骨水泥强化固定的人尸体骨来源非常有限,且人尸体骨成本高昂,难以推广应用。4、人工灌注骨水泥仍然存在一定数量的孔隙,影响有限元分析的精确度,三维模型仍然需要人工反向填充。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骨小梁-骨水泥复合体有限元模型构建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骨小梁-骨水泥复合体有限元模型构建方法包括:
获取骨小梁微观影像数据;
在骨小梁微观影像数据中选取感兴趣区域,在感兴趣区域内重建骨小梁三维结构,得到骨小梁三维结构图像;
对骨小梁三维结构图像中的骨小梁进行打磨光滑处理;
根据设置的流体域参数,将打磨光滑后的骨小梁利用流体域进行包裹后转换为实体;
设置网格尺寸,选中流体域,对流体域进行二维面网格细分,并在细分后对流体域进行三维体网格划分;
选中骨小梁,对骨小梁进行三维体网格划分;
对划分后的流体域网格进行部分剪裁、删除,以流体域作为骨水泥,获得预设填充深度的骨小梁-骨水泥复合体,分别给骨小梁-骨水泥复合体中的骨水泥、骨小梁网格赋予对应的材料属性及材料参数,设置边界条件、载荷及骨水泥与骨小梁之间的接触类型,得到骨小梁-骨水泥复合体有限元模型。
进一步的,获取骨小梁微观影像数据包括:
对人体进行高分辨率外周定量CT扫描;
或者,对动物骨骼标本或骨科手术过程中产生的废弃骨标本进行Micro-CT扫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778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