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除虫菊素和球孢白僵菌复合的生物农药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66732.1 | 申请日: | 2022-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76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邱君志;赵杰;王聪;邱振兴;陈宇熹;蒲慧丽;李金成;刘森;赖芃宇;杨晨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65/12 | 分类号: | A01N65/12;A01N63/30;A01P7/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吴廷正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虫菊 球孢白僵菌 复合 生物农药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除虫菊素和球孢白僵菌复合的生物农药及应用,本方案巧妙性通过将除虫菊素与球孢白僵菌进行复配制得生物农药,通过研究论证发现,杀虫药中除虫菊素和球孢白僵菌复配后能够表现出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提高防治效果,并可明显减低化学农药单剂的使用剂量、减少环境污染,有效解决现有农药易产生抗性、药效不明显等问题,本方案高效、无污染、无残留的而且兼容增效明显,其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和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防治技术、农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虫菊素和球孢白僵菌复合的生物农药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白僵菌是一种常见的昆虫病原真菌,主要包括球孢白僵菌和布氏白僵菌等。白僵菌的分布范围较广,可以侵染6个目15科200多种昆虫、螨类的虫体,引起昆虫中毒并打乱新陈代谢进而导致死亡。白僵菌作为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手段,其无农残、高抗性和低污染等特性使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白僵菌也存在防效持久、见效缓慢的特点;然而植物源农药
茶小绿叶蝉属半翅目叶蝉科,为我国茶园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全国各个茶区均有大面积发生记录。茶小绿叶蝉主要是刺吸茶树嫩叶的汁液,导致茶叶叶片卷曲,并且发生焦枯,从而使茶树生长缓慢甚至停滞生长。而且被茶小绿叶蝉吸食过的茶叶在加工过程中易碎,加工后的产品味苦,品质也较低。
长期以来,国内外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主要以化学农药为主,但是长时间的使用化学农药,对环境已经造成了巨大的负荷,而且茶小绿叶蝉也对化学农药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化学农药处理过后的茶叶也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本发明采用农药复配或者联合施用技术以此来延缓甚至克服抗药性这一问题。
目前,国内已经存在一些以多种杀菌剂轮流使用或者混合使用防治茶小绿叶蝉的方法,但这些防治方法可能存在着化学药剂使用量较高、农药残留量较大、病害易产生交互抗药性、防治效果较差等问题,而且由于复配剂中复配组分存在着较严格的相互制约,因此,在防治茶小绿叶蝉时如何做到高效、无污染、无残留的防治,是当前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也是研制农药复配剂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高效、无污染、无残留且兼容增效作用佳的除虫菊素和球孢白僵菌复合的生物农药及其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除虫菊素和球孢白僵菌复合的生物农药,其由除虫菊素和浓度为1×107分生孢子/mL的球孢白僵菌复配而成。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本方案所述除虫菊素的终浓度为1.5%。
基于上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复合生物农药,其为除虫菊素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b2021复配制成,其中,球孢白僵菌Bb2021已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3.23759,保藏日期为2022年7月26日。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所述除虫菊素在复合生物农药中的终浓度为1.5%。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所述复合生物农药中,球孢白僵菌Bb2021的浓度为1×107分生孢子/mL。
基于上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茶小绿叶蝉防治药物,其包括上述所述的除虫菊素和球孢白僵菌复合的生物农药。
基于上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茶小绿叶蝉防治药物,其包括上述所述的复合生物农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667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