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焊接十字柱组的节点加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65001.5 | 申请日: | 202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243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谢军;程文杰;胡忠耀;程意;刘炳森;韩东奇;严俊;刘晓玲;朱家栋;冯满;王少华;汪黄东;王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B23P1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先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5 | 代理人: | 孙甫臣 |
地址: | 21002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焊接 十字 节点 加固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焊接十字柱组的节点加固装置,应用于建筑设备上,该加固装置在基于焊接十字柱组主体的基础上连接有托板和横隔加强板,托板固定连接在焊接十字柱组主体的两侧,横隔加强板固定连接在焊接十字柱组主体内壁内置,焊接十字柱组主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加劲板;托板连接在焊接十字柱组主体的侧壁用于增加焊接十字柱组主体的受力面积;本发明通过在托板固定连接在焊接十字柱组主体的两侧后可以增加焊接十字柱组主体的受力强度,可以将焊接十字柱组主体上的力均匀传递至下方腹部板的托板上,横隔加强板主要作用是加强上、下侧连接处节点的强度,减少焊接十字柱组主体节点焊缝过多造成的应力过度集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焊接十字柱组的节点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规小型钢结构框架装置,因其设计结构高度不是特别高,现场施工环境作业条件也较好,整体施工难度不大,一般采用常规现场单根梁柱吊装或组成小构件吊装的施工方法。但对于一些设计结构超高,现场施工环境作业条件恶劣,施工难度较大的大型钢结构框架装置,常规方法效率太低,一般不采用。
随着行业的发展,目前趋势主要是采用钢构厂加工制作+现场临时工装平台上预拼装成框或成片模块化吊装的施工方法,此模式方法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还能降低作业安全风险,缩短工期和成本控制,但对施工单位本身技术、质量、安全措施和人员水平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施工单位的技术、质量、安全措施和人员水平达不到要求均将导致模块在高空或超高空吊装组对过程中上、下立柱的腹板和翼缘板错口偏差较大。根据GB5020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上、下柱连接处中心线错口最大允许偏差为3mm,错口超过3mm即为质量事件,同时,局部立柱节点错口偏差太大将会导致立柱垂直方向受力承载传递不均,对整个框架的稳定性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焊接十字柱组的节点加固装置,其优点在于可以将焊接十字柱组主体上的力均匀传递至下方腹部板的托板上,横隔加强板主要作用是加强上、下侧连接处节点的强度,减少焊接十字柱组主体节点焊缝过多造成的应力过度集中。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焊接十字柱组的节点加固装置,应用于建筑设备上,该加固装置在基于焊接十字柱组主体的基础上连接有托板和横隔加强板,所述托板固定连接在焊接十字柱组主体的两侧,所述横隔加强板固定连接在焊接十字柱组主体内壁内置,所述焊接十字柱组主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加劲板;
所述托板连接在焊接十字柱组主体的侧壁用于增加焊接十字柱组主体的受力面积;
所述横隔加强板用于减少焊接十字柱组主体节点焊缝过多造成的应力过度集中;
所述加劲板用于进一步加强焊接十字柱组主体节点的强度。
可选的,所述托板采用钢板制成,且托板的厚度与焊接十字柱组主体所采用的钢板厚度相同。
可选的,所述托板固定连接在焊接十字柱组主体高度的三分之一位置处。
可选的,所述横隔加强板采用厚度与焊接十字柱组主体的材料厚度相同,且所述横隔加强板设置有四块。
可选的,所述加劲板采用的为宽翼缘H型钢,且所述加劲板固定连接在十字柱组主体的内侧腹部位置。
一种焊接十字柱组的节点加固装置的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焊接十字柱组主体的上、下柱节点错边口偏差较大的焊缝,先用碳弧气刨碳棒刨开,砂轮片打磨清根;
S2、火焰依次烘烤加热连接处节点焊接十字柱组主体的腹部板和侧壁边缘板,再用工具依次敲击错边偏大的腹部板和侧壁边缘板进行纠偏调整,尽量调整到上、下柱腹部板和侧壁边缘板中心线对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安装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安装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650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