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河系生态田园文化景观带规划设计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62064.5 | 申请日: | 202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057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夏友辉;王东柱;徐宏状;黄玉红;钱建红;吴松;李林波;唐成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5/00 | 分类号: | E01C15/00;E01C7/18;E02B3/00;E02B3/10;E03F5/10;E04H3/10;E04H3/12;E04G2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思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548 | 代理人: | 柏梦婷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河系 生态 田园 文化景观 规划 设计 | ||
1.河系生态田园文化景观带规划设计,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慢行绿道设计、沿河建筑外立面改造、特色分区景观结构和生态田园景观带;
所述慢行绿道设计具体包括新建堤防段、现状乡村路段和休憩观赏服务点,所述特色分区景观结构又分为古村文化游览区、水乡风韵休闲区和水利历史体验区;
所述生态田园景观带包括建设生态田园绿道和设计绿道休憩服务点,所述设计绿道休憩服务点又分为观景驿站型、亲水活动型和休憩休闲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系生态田园文化景观带规划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慢行绿道设计主要是指针对现状缺乏堤防路的河段新增融合绿道功能的堤防路,绿道连通,同时针对现状3-5m宽的乡村路进行周边的绿化提升,营造阴凉、舒适的绿道环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系生态田园文化景观带规划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建堤防段是指针对新建堤防段的慢行绿道的建设,主要通过彩色沥青铺装工程打造宜人舒适的绿道景观,与现有的乡村路有机结合,形成完整通畅的绿道游览体系,并且在岸坡宽度允许的基础上,局部增加二级休闲的散步小径和亲水木栈道,打造多元化、多层次的慢行绿道系统;
所述现状乡村路段主要针对目前现状的乡村路段,来重点提升两岸的绿化,利用绿化来遮挡体量较大、外形较为不美观的民居建筑,并且通过丰富的绿化景观来全面提升绿道的生态环境,同时,在岸坡宽度充足的前提下,局部增设二级亲水平台以丰富绿道的空间层次性;
所述休憩观赏服务点的主要服务对象为游客和两岸村民,意在因地制宜提供一个便利、舒适、简易的生活性滨水场所,针对现状两侧堤防线内分布大量零碎的滩地、菜地,统一进行景观提升,并将其改造为荷花塘和湿地的自然景观;
并且,目前局部地方仍保留有少数废弃房屋的地基,结合绿道服务驿站的功能需求,统一改造为可供聚会、休憩的小广场或主题凉亭、景观楼阁,大大的提升绿道的人文内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系生态田园文化景观带规划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沿江建筑外立面改造主要针对沿江两岸违建的民居建筑进行改造,该民居建筑缺乏整体规划,大多是村民自发建造,使沿江两岸的建筑风貌、风格混杂,整体建筑外立面缺乏美感,通过统一的建筑改造,来全面提升沿江两岸的建筑风貌,使民居建筑与沿江的慢行绿道在整体风格上相协调;
沿江建筑外立面的建筑风格应遵循当地传统村落民居特色,局部保留传统瓦房的建筑特色,提取特色的窗花等元素作为统一的标识符号,以中式风格出发,利用现代的元素,打造具有传统美感、又有现代工艺的外立面形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系生态田园文化景观带规划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特色分区景观结构是指沿江生态文化带除了全线建设慢行绿道外,还需要充分利用慢行绿道周边闲置的水塘、湿地、绿地等有利景观条件,统筹整体资源,适度改造提升,让整个生态文化景观带变成空间变幻、大小不一、步移景异的立体绿廊景观带;
建设生态文化景观带长达19km,根据场地特点和周边文化、自然资源的分布可划分为三大分区,形成“一江三区”的景观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云南省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6206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晶圆切割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主轴机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