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路信号联锁关系验证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56590.0 | 申请日: | 202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31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辉;黄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盈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20/54 | 分类号: | G06V20/54;G06V20/40;G01M99/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150000 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信号 联锁 关系 验证 系统 方法 | ||
1.一种铁路信号联锁关系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站进路识别装置(1)、联锁试验作业终端(2)及铁路信号联锁关系验证管理系统(3);
车站进路识别装置(1)与微机监测的站场复示终端(4)信号连接,车站进路识别装置(1)与铁路信号联锁关系验证管理系统(3)信号连接,铁路信号联锁关系验证管理系统(3)与联锁试验作业终端(2)双向信号连接;
车站进路识别装置(1),用于通过识别实时的VGA分屏的站场图,实时采集车站办理的进路信息,并将所述进路信息实时传输给铁路信号联锁关系验证管理系统(3);
铁路信号联锁关系验证管理系统(3),用于对车站办理的进路信息采集,并通过该进路信息对车站联锁进路表分解及联锁试验检查表生成,同时自动比对收集到的人工试验结果与自动识别结果,来判断试验作业是否完成;
联锁试验作业终端(2),用于根据铁路信号联锁关系验证管理系统(3)传入的所述联锁试验检查表生成测试用例,并将所述测试用例向当前手持联锁试验作业终端(2)的工作人员展示,并采集人工试验的结果,再将所述人工试验的结果上传至铁路信号联锁关系验证管理系统(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信号联锁关系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铁路信号联锁关系验证管理系统(3)对车站办理的进路信息采集具体为:通过铁路信号联锁关系验证管理系统(3)与车站进路识别装置(1)之间信号连接的信息通道实时采集车站进路识别装置(1)所识别的车站办理的进路信息并存储;
车站联锁进路表的分解过程为:通过添加、导入车站联锁进路的基础数据,建立每个车站的联锁进路,从而生成车站联锁进路表;
联锁试验检查表的生成过程为:铁路信号联锁关系验证管理系统(3)通过分析上次完成联锁试验后的历史办理的进路信息,比对车站联锁进路表,把未办理的进路信息筛选出来形成本次联锁试验检查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信号联锁关系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车站进路识别装置(1)与微机监测的站场复示终端(4)通过VGA分屏方式信号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信号联锁关系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车站进路识别装置(1)通过信息通道与铁路信号联锁关系验证管理系统(3)信号连接,铁路信号联锁关系验证管理系统(3)通过信息通道与联锁试验作业终端(2)双向信号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铁路信号联锁关系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信息通道为串口通道或者网络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信号联锁关系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联锁试验作业终端(2)为安装有联锁试验作业App软件的Android智能终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信号联锁关系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车站进路识别装置(1)包括VGA信号采集模块(5)、预处理模块(6)、分析模块(7)、通信模块(8)、车站进路图像识别模块(9);
VGA信号采集模块(5)、预处理模块(6)、车站进路图像识别模块(9)、分析模块(7)和通信模块(8)依次信号连接,其中:
VGA信号采集模块(5),用于采集实时的VGA分屏的站场图;
预处理模块(6),用于对所述实时的VGA分屏的站场图进行图像预处理;
车站进路图像识别模块(9),用于识别经过预处理的实时的VGA分屏的站场图,识别出信号机、道岔、轨道电路的名称及各自对应的状态作为识别结果;
分析模块(7),用于结合车站联锁进路表和识别结果,通过比对分析出当前办理的进路信息;
通信模块(8),用于将所述当前办理的进路信息发送至铁路信号联锁关系验证管理系统(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盈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盈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5659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功能启动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分层强化学习的雷达认知对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