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煤矿井下非坚硬底板的巷道支护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1056248.0 | 申请日: | 202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265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郝阳;沈玲玲;吴宇;张彦;耿浩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5/44 | 分类号: | E21D15/44;E21D15/50;E21D17/00;E21D20/00;E21D11/10 |
代理公司: | 苏州拓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4 | 代理人: | 王云峰 |
地址: | 22111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煤矿 井下 坚硬 底板 巷道 支护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煤矿井下非坚硬底板的巷道支护装置及方法,包括至少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支撑组件,其底部支撑于非坚硬底板上,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至少包括主支撑部和分离部,所述分离部可分离的连接于所述主支撑部的下方,且所述分离部的下方连接有底锚杆,所述底锚杆锚固于非坚硬底板中;第一支撑组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一侧,且底部支撑于坚硬底板上;其中,通过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可以对巷道进行支护,并且针对非坚硬底板,还可通过配置底锚杆进行加固,当非坚硬底板出现特殊状况时,分离部可自然脱离主支撑部,减少因非坚硬底板出现问题而影响整体支护效果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巷道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煤矿井下非坚硬底板的巷道支护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通过对巷道进行有效的支护能够缓减围岩的移动,同时防止已散离和破坏的围岩冒落,目前,在煤矿巷道支护来说,一般采用锚索、锚杆等方式并结合巷帮板、巷帮网等来实现对煤矿巷道的支护,而针对非坚硬底板,一般通过配置底支护板来提高下半巷道支护装置的整体性,保证在恶劣支护条件下的支护效果,然而,实际上正是由于提高了其底部的整体性,使得其整体支护效果一般,并且较为费材。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煤矿井下非坚硬底板的巷道支护装置及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煤矿井下非坚硬底板的巷道支护装置,包括:
至少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支撑组件,其底部支撑于非坚硬底板上,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主支撑部和分离部,所述分离部可分离的连接于所述主支撑部的下方,且所述分离部的下方连接有底锚杆,所述底锚杆锚固于非坚硬底板中;
第一支撑组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底部支撑于坚硬底板上;以及
顶支护板,其由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共同支撑,且与巷道顶板相接触,且所述顶支护板上设置有多个嵌入至巷道顶板深处的顶锚杆。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主支撑部包括第二上支撑、第二中支撑以及第二调节缸,其中,多个第二中支撑依次螺纹连接,且位于最上方的第二中支撑与第二上支撑螺纹连接,位于最下方的第二中支撑具有向下凸起的卡柱,所述第二上支撑上还固定有第二调节缸;
所述分离部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二下支撑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二下支撑具有向内凹陷的卡槽,所述卡槽用于容置所述卡柱。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上支撑、第一中支撑以及第一下支撑,其中,多个第一中支撑依次螺纹连接,且位于最上方的第一中支撑与第一上支撑螺纹连接,位于最下方的第一中支撑的底部螺纹连接有第一下支撑,所述第一下支撑的下方连接有第一底座,所述第一上支撑还固定有第一调节缸。
进一步,作为优选,还包括铰接座,其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一侧,且所述铰接座中限位铰接有铰接臂,所述铰接臂远离所述铰接座的一端固定有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能够固定在相邻的第一支撑组件上。
进一步,作为优选,相邻两个第二支撑组件的主支撑部之间采用加固杆相连。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铰接臂在铰接座中的偏转角度为3°~8°。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非坚硬底板的上表面还构建有凹槽,凹槽内注浆形成有坚固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562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