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质斗拱分段装配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054835.6 | 申请日: | 2022-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675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 发明(设计)人: | 郑成梁;黄华;彭振峰;杨献军;石辉;马彦生;罗舒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四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1/14 | 分类号: | E04G21/14;E04B7/00;E04B7/18 |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黄一敏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湖***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斗拱 分段 装配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质斗拱分段装配施工方法,包括:预制;采用轻质混凝土分段预制斗拱的构件,并通过工人将构件提运至待安装处;构件配合;将上层斗拱构件与下层斗拱构件的凹槽配合,使二者嵌合到一起并且精准定位,形成预制斗拱;主构配合;使预制斗拱与主体钢筋连接,形成一完整的斗拱结构,并往主体钢筋内浇筑混凝土;搭建支撑;在预制斗拱与主体钢筋浇筑的混凝土主体外侧搭建钢筋支撑结构,直至其混凝土完全凝固;上色;在完全凝固的预制斗拱与主体钢筋浇筑的混凝土主体外侧刷上仿木纹漆,让通过分段预制形成的斗拱结构的强度达到整体预制的斗拱结构强度的标准,保证斗拱安装完成后整体的一个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斗拱装配施工方法,特别是一种轻质斗拱分段装配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拓建,人们对于传统的老建筑反而更加珍惜,不光是对现有的老建筑进行修缮、维护,同时,也根据一些典籍的记载修建一些仿古的建筑,现有的仿古建筑上为了美观以及符合对应时代的气息,往往会在建筑上设置斗拱结构。
斗拱,是中国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份。其功用在于承受上部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的先纳至额枋上再转到柱上。
现有的斗拱安装方式,绝大多数都是在厂家直接整体预制成需要安装的形状,然后再通过车辆运输至目的地,通过塔吊将斗拱安装至预定的位置上,但是,由于整体预制的重量较重,故现有的有一部分采用分段预制的方式,但是由于采用了分段预制的方式,导致各个斗拱构件之间的联系减少,仅通过混凝土浇筑的方式不足以让整个斗拱结构稳定,在长期的风吹日晒下必然容易出现裂缝甚至解体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轻质斗拱分段装配施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轻质斗拱分段装配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一,预制;采用轻质混凝土分段预制斗拱的构件,并通过工人将构件提运至待安装处;
步骤二,构件配合;将上层斗拱构件与下层斗拱构件的凹槽配合,使二者嵌合到一起并且精准定位,形成预制斗拱;
步骤三,主构配合;使预制斗拱与主体钢筋连接,形成一完整的斗拱结构,并往主体钢筋内浇筑混凝土;
步骤四,搭建支撑;在预制斗拱与主体钢筋浇筑的混凝土主体外侧搭建钢筋支撑结构,直至其混凝土完全凝固;
步骤五,上色;在完全凝固的预制斗拱与主体钢筋浇筑的混凝土主体外侧刷上仿木纹漆,使成型的斗拱结构从外观上看与木质结构相同。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将上层斗拱构件与下层斗拱构件的凹槽配合,使二者嵌合到一起并且精准定位,形成预制斗拱,包括:将上层斗拱构件的至少一个定位件与下层斗拱构件的至少一个定位件连接对位,促使上层斗拱构件与下层斗拱构件精准配合。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将上层斗拱构件与下层斗拱构件的凹槽配合,使二者嵌合到一起并且精准定位,形成预制斗拱,还包括:在下层斗拱构件的凹槽内壁设置弹性网,在将上层斗拱构件嵌入下层斗拱构件后,下层斗拱构件中的弹性网将上层斗拱构件卡住,且在浇筑阶段中水泥能够流入弹性网内的空隙中。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使预制斗拱与主体钢筋连接,形成一完整的斗拱结构,并往主体钢筋内浇筑混凝土,包括:预制斗拱上预埋的钢筋缠绕勾在所述主体钢筋上并且往两端延伸旋转与主体钢筋两端延伸的部分形成双股绳结构。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使预制斗拱与主体钢筋连接,形成一完整的斗拱结构,并往主体钢筋内浇筑混凝土,还包括:在形成斗拱结构后,在支模浇筑混凝土前,在斗拱结构的根部预制阳角挡坎,阳角挡坎设置在混凝土主体与预制斗拱的交界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四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四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548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