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技术装配式内浇外挂型凸窗预留孔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53641.4 | 申请日: | 2022-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19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韩懿;薛晨;张晓波;王胜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6 | 分类号: | E04G13/06;E04G15/02;E04G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智则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3 | 代理人: | 李凯 |
地址: | 24306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im 技术 装配式 外挂 型凸窗 预留 模具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基于BIM技术装配式内浇外挂型凸窗预留孔模具,包括: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的顶部设置有凸窗模具,所述支撑平台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一;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含有开设于固定柱一内部的腔体一,所述腔体一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一,所述腔体一内腔一侧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电机一的输出轴贯穿至固定板的一侧并固定连接有传动板一。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首先通过设置机械化的传动结构,用以调整悬臂、滑动轨道与凸窗模具的连接距离,使其便捷性、准确性以及稳定性强度更高,从而代替手动调节悬臂的位置,进一步降低劳动者工作负荷,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BIM技术装配式内浇外挂型凸窗预留孔模具。
背景技术
BIM技术是一种数据化管理工具,主要是用于工程设计、工程建造以及工程管理,这种技术主要是起到了共享和传递的作用,将数据建设过程当中所产生的数据、信息、项目策划等进行共享和传递,它通过对建筑模型建立和管理,可以将建筑构件的结构设计、施工图设计、工厂加工、现场安装等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体现,并且生成图表,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
现有的凸窗预留孔模具在进行浇筑时,首先,其一般通过手动对悬臂、固定柱与凸窗模具之间的连接距离进行调整,工件的传动较困难,便捷性较低,效率较低,同时劳动者的工作强度较大,人工成本支出较多,其次,凸窗模具在进行打孔时,一般多直接放置于支撑平台的表面,缺少固定结构,元件的稳定较低,易使预留孔产生偏差,进一步降低凸窗制造质量,为解决上述问题,一种基于BIM技术装配式内浇外挂型凸窗预留孔模具,亟待开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装配式内浇外挂型凸窗预留孔模具,具备使用便捷、稳定性高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技术装配式内浇外挂型凸窗预留孔模具,包括: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的顶部设置有凸窗模具,所述支撑平台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一。
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含有开设于固定柱一内部的腔体一,所述腔体一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一,所述腔体一内腔一侧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电机一的输出轴贯穿至固定板的一侧并固定连接有传动板一,所述传动板一远离电机一的一侧转动连接有齿轮一,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竖杆,所述竖杆的顶端与腔体一固定连接,所述竖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传动板二,所述传动板二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传动板三,所述传动板三的一侧转动连接有齿轮二,所述齿轮二与齿轮一相啮合,所述齿轮二和齿轮一的一侧共同转动连接有连接板。
所述传动板二的前侧和后侧均延伸至固定柱一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悬臂,所述固定柱一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与传动板二配合使用的活动槽一,两个悬臂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固定柱二,所述固定柱二表面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一和固定螺母二,所述滑动轨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垫块,所述固定柱二的表面与垫块螺纹连接。
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含有开设于固定柱一一侧的腔体二,左侧所述腔体二内腔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电机二,所述电机二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传动架一,右侧所述腔体二的内腔转动连接有传动架二,所述传动架一和传动架二相对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连接套板,两个连接套板分别远离传动架二和传动架一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夹持板,所述传动架一和传动架二的底部均延伸至支撑平台的内部并共同转动连接有长板。
进一步的,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所述支撑平台顶部的四角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栓。
进一步的,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所述支撑平台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导向槽一,所述导向槽一内腔的底部滑动连接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的顶部与夹持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所述导向块的形状为“T”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536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光伏接线盒
- 下一篇:钠离子电池用高首效硬碳负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