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密封装置及胶囊内窥镜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053593.9 | 申请日: | 2022-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67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 发明(设计)人: | 彭国会;李文魁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资福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J15/02 | 分类号: | F16J15/02;F16J15/10;A61B1/04;A61B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封 装置 胶囊 内窥镜 | ||
本发明公布一种密封装置,包括前壳和尾盖,所述前壳和尾盖分别设置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第一端面和第一内侧壁,第二连接部设置第二端面、台阶面和第二外侧壁,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螺纹相互连接,所述密封圈设置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密封圈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一体成型,所述第二部分伸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接触部分的空间,本发明的密封圈在组装时,分别在胶囊内窥镜的轴向和径向方向上挤压的越来越多,从而使密封圈在连接部分的端面和侧面紧密接触,达到双重的密封效果,密封性能更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密封装置及其胶囊内窥镜。
背景技术
胶囊内窥镜日渐被广泛应用于消化道疾病的临床诊断,其具有检查方便、无创伤、无痛苦、无交叉感染、不影响受检者正常工作等优点,对受检者具有良好的受检体验,胶囊内窥镜通过受检者以口服的方式进入受检者体内,通过摄像组件近距离拍摄体内组织的状况,并将拍摄的图像数据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输到外部的图像接收装置,图像接收装置将图像数据接收并显示在显示设备上,便于进行临床诊断,从而克服了传统的插入式内镜检查所具有的耐受性差的缺点。
但是,相较于传统的机械插入式内窥镜检查,胶囊内窥镜的成本较高,在价格上仍然比传统的内窥镜检查高出很多,大部分受检者难以承受耗材费用,且无线胶囊内窥镜由于将各类电子部件局限于小小的胶囊壳体内,其组成单元至少包含了照明装置、摄像系统、内置磁体、无线传输单元和电池单元等,要在胶囊的狭窄空间内放置上述组件,既加大了设计的复杂度,也增加了成本,同时还要考虑胶囊内窥镜的密封性能。
中国专利CN 112716431A公布一种胶囊内窥镜,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螺纹连接以方便更换外壳,从而实现胶囊内窥镜内核组件的重复利用,能够避免大量精密仪器的浪费并可节约成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螺纹结构加密封圈的形式进行密封,有效防止水和液体渗入,但这种密封结构在生产工艺中不可大规模使用,首先,胶囊内窥镜体积愈加小巧,从而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壁厚也会越来越薄,在有限的空间内,密封圈的体积也会更小,从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这种结构的密封性能将大打折扣,且当螺纹拧的过紧的时候,外壳有开裂的风险;其次,由于密封圈体积太小,安装困难,且由于公差原因,密封圈在安装过程中与外壳的安装面存在一定的间隙,在拧紧螺纹的过程中,密封圈与外壳的安装面之间局部受力过大而导致密封圈挤压变形,甚至密封圈的一部分体积被挤压到外壳的外部从而达不到密封的效果。
因此,现有的胶囊内窥镜密封工艺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升胶囊内窥镜的密封性,提升产品竞争力。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密封装置,包括前壳和尾盖,所述前壳设置第一连接部,所述尾盖设置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螺纹相互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接触空间内还设置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一体成型,所述第二部分伸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接触部分的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第一端面和第一内侧壁,第二连接部设置第二端面、台阶面和第二外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设置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第一部分设置上表面与下表面,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第一端面和台阶面接触,所述上表面与胶囊轴线呈角度β1,90°β1180°,所述第一端面与胶囊轴线呈角度β2,90°β2180°,β1≥β2。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第二部分设置内侧面和外侧面,所述外侧面与第一内侧壁接触,所述外侧面与胶囊的轴线方向呈角度α1,0°α1<90°;所述第一内侧壁与胶囊的轴线方向呈角度α2,其中0°<α2<90°,且α1≥α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资福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资福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535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