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压力管泄露检测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47868.8 | 申请日: | 2022-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609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方立锋;王欢;魏家烨;李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玄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8 | 分类号: | G01M3/28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汪利胜 |
地址: | 3151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压力 泄露 检测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压力管泄露检测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密封堵头与管口之间密封效果差、需要更换密封堵头以适应不同尺寸的管口的大小的不足。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包括操作台,还包括:检测装置和封堵装置,封堵装置设置在压力管的两端,用于对压力管的两端进行封堵;封堵装置包括封堵气缸,封堵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封堵拉杆,封堵拉杆在远离封堵气缸的端部设置有封堵头,封堵拉杆上套设有固定筒和弹性筒,弹性筒设置在固定筒和封堵头之间。通过封堵气缸带动封堵拉杆运动,使得封堵拉杆与固定筒配合夹紧弹性筒,使得弹性筒向圆周方向进行膨胀,使得弹性筒与管口内壁之前进行密封,使得密封的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检测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汽车压力管泄露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汽车压力管由于需要与发动机相连接,因此,在制造过程中为保证其气密性能,需要对其进行气密性检测;在对压力管检测的时候,需要压力管的气密性,目前的检测方法是人工用管塞将排气管的两端封住,然后手动通过一管塞向管内通入高压空气,通过查看是否漏气来实现气密性检测,这样检测的效率较低,精度不高,工人的劳动强度大。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3209414U,公告日2021年5月14日,发明的名称为汽车排气管气密性检测工装,该申请案公开了汽车排气管气密性检测工装,上述申请中设置气密性检测机构,使得能够实现自动的封堵,大大的提高了检测效率和精度,精细人工的劳动强度。但是上述申请存在以下的不足:(1)在进行封堵时,仅仅通过密封堵头进行简单的封堵,使得密封堵头与排气管之间的密封效果不好,从而影响测试的精度;(2)密封堵头的大小不变,使得当排气管管口的大小发生变化时,需要更换密封堵头,才能保证密封堵头和排气管内壁之间的气密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密封堵头与管口之间密封效果差;(2)需要更换密封堵头以适应不同尺寸的管口的大小,提供了一种汽车压力管泄露检测设备,它能提高密封堵头和管口之间的密封效果;同时能够适应不同大小管口的尺寸。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压力管泄露检测设备,包括操作台,还包括:
检测装置,用于对压力管进行气密性检测;
封堵装置,设置在压力管的两端,用于对压力管的两端进行封堵;封堵装置包括封堵气缸,封堵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封堵拉杆,封堵拉杆在远离封堵气缸的端部设置有封堵头,封堵拉杆上套设有固定筒和弹性筒,弹性筒设置在固定筒和封堵头之间。
本发明通过设置封堵装置,通过封堵气缸带动封堵拉杆运动,使得封堵拉杆与固定筒配合夹紧弹性筒,使得弹性筒向圆周方向进行膨胀,使得弹性筒与管口内侧壁之间进行抵接,使得弹性筒与内侧壁之间的密封的效果更好,之后再通过检测装置对压力管内壁的气密性进行检测,使得检测的精度更高,同时,由于是通过弹性筒膨胀与压力管的内壁进行配合,使得弹性筒能够适应一定直径大小不同的压力管管口,对于压力管管口直径大小相差不多,则不需要更换封堵装置,使得其能够适应不同大小管口的尺寸。
作为优选,封堵装置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封堵装置和第二封堵装置,第二封堵装置的封堵拉杆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导气孔,导气孔的侧壁设置有贯穿侧壁的通孔;检测装置包括泄露检测仪,泄露检测仪上设置有出气口,出气口通过气管与通孔连通。
作为优选,弹性筒的材料为聚氨酯。
作为优选,封堵装置与推送装置连接,推送装置包括推送气缸,推送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推送板;封堵气缸设置在推送板上。
作为优选,操作台设置有限位支架,限位支架包括第一限位支架和第二限位支架,第一限位支架和第二限位支架均设置有与压力管配合的限位槽。
作为优选,操作台设置有压紧装置,压紧装置包括压紧气缸,压紧气缸的输出端设置有压紧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玄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玄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478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