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数据处理的DSA建模点云数据融合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1045079.0 | 申请日: | 2022-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315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何美娟;宋冯骁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佳茂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G06T7/00;G06T7/1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处理 dsa 建模 数据 融合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数据处理的DSA建模点云数据融合处理方法。该方法采用DSA造影设备识别图形获取不同视点下待检测血管组织的血管减影图像,然后对获取到的不同视点下待检测血管组织的血管减影图像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各分叉点的可信度和各中轴点的可信度,基于各分叉点的可信度和各中轴点的可信度,对各血管中轴三维点云数据进行融合,得到综合血管中轴三维点云数据,进而对待检测血管组织进行三维重建。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采用图形识别的方式,并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重建待检测血管组织的三维模型,提高了血管三维模型的重建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数据处理的DSA建模点云数据融合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产业的发展,现代临床医学日益依赖新型的数字化医疗设备,心血管系统疾病是一种突发疾病,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更加方便医疗人员定量地获取有关心血管系统的特征信息,有利于做出正确的诊断。其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是医学影像中继X射线CT之后,电子计算机与常规X射线血管造影相结合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含有有机化合物在X射线照射下透明的造影剂快速注入血流,将血管在X线照射下显影,并将显影过程拍摄下来,根据显影的结果了解血管的生理或病理变化,将注入造影剂前后拍摄的两帧X射线图像经数字化输入计算机,通过减影、增强和再成像等操作来获得清晰的纯血管影像,这就是DSA。
对于DSA造影方法来说其本身只获得了血管的二维造影图像信息,但对于一些需要关注血管三维模型并通过血管三维空间结构来进行血管病理诊断的情况来说,DSA获得的二维造影图像信息也可作为血管三维模型重建的依据,利用多视点成像方法重建血管结构的三维点云模型。现有技术一般先提取DSA造影图像的血管中轴并以提取出的血管中轴上的分叉点作为匹配特征点,但其一般利用细化方法将血管图像细化后进行血管中轴的提取,而由于DSA造影图像本身仅为一个二维图像,二维的DSA造影图像存在血管重叠交叉产生的遮挡问题,这样一来提取出的血管中轴就存在着重叠、遮挡问题,作为匹配特征点的分叉点更容易产生血管重叠的问题,若不对重叠的分叉点分别进行评价,直接进行血管三维点的获取会使重建出的血管三维模型产生较大误差,影响重建精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方法重建血管组织的三维模型时存在的精度低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数据处理的DSA建模点云数据融合处理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数据处理的DSA建模点云数据融合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待检测血管组织在不同视点下的血管减影图像中的血管区域;
对于任一视点下的血管减影图像:获取该图像中各血管中轴段上的中轴点和该图像中的各交汇区域;根据各交汇区域的边数和各交汇区域的边缘像素点的曲率,得到各交汇区域的类别;所述类别包括交叉类别和分叉类别;若交汇区域对应的类别为分叉类别,则将对应交汇区域的中心点记为分叉点;
对于任一视点下的血管减影图像中的任一分叉点:根据该分叉点所在的交汇区域中像素点的灰度均值和与该分叉点所在的交汇区域相连的各血管中轴段上的中轴点的灰度均值,计算该分叉点的可信度;将与该分叉点相连的各血管中轴段划分成预设个数的等份,根据各分割点对应的血管直径,得到该分叉点对应的多个匹配特征序列;
根据任意两个视点下的血管减影图像中各分叉点对应的多个匹配特征序列,得到各分叉点匹配点对;以各分叉点匹配点对中两个分叉点的可信度的均值作为三维重建时对应分叉点对应的可信度;根据各分叉点匹配点对中两个分叉点的可信度和各分叉点匹配点对中两个分叉点到与其所在的交汇区域相连的各血管中轴段上的中轴点的长度,计算三维重建时各中轴点的可信度;
根据三维重建时各分叉点对应的可信度和各中轴点的可信度,对各血管中轴三维点云数据进行融合,得到综合血管中轴三维点云数据;根据综合血管中轴三维点云数据和各中轴点对应的血管直径,对待检测血管组织进行三维重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佳茂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通佳茂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450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自循环降温的电机
- 下一篇:一种对敲验证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