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编程行信号控制单元、芯片和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43781.3 | 申请日: | 2022-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24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朗;董琦;奚谷枫;李自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万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 | 分类号: | G09G3/32 |
代理公司: | 无锡睿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76 | 代理人: | 张悦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编程 信号 控制 单元 芯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编程行信号控制单元、芯片和控制方法,LED显示屏由行驱动芯片和列驱动芯片驱动;所述行信号控制单元用于产生控制信号以控制行驱动芯片;所述行信号控制单元包括:程序存储单元,用于保存可执行代码;配置寄存器单元,用于配置参数寄存器中所存储的行信号控制参数;变量寄存器单元,用于保存所述可执行代码在执行过程中的变量;取指单元,从所述程序存储单元中读取指令;译码单元,识别所读取的指令的执行单元和参数;执行单元,执行解析后的指令。本发明成本低、兼容性好、编程难度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显示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可编程行信号控制单元、芯片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图1为现有技术中LED显示屏的一种实施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LED显示屏由控制器(接收卡)和模组构成,模组包括LED灯珠、行驱动芯片、列驱动芯片。图2是现有技术中行驱动芯片和列驱动芯片控制LED灯珠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模组上,行驱动芯片的输出端和列驱动芯片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LED灯珠的正负极,从而点亮LED显示屏。例如,控制器输出至模组的信号中,输出至列驱动芯片的信号包括,至少一组RGB信号、锁存信号、使能(或灰度时钟)信号、数据时钟信号;输出至行驱动芯片的信号包括5个行信号ABCDE。
在现有技术中,行驱动芯片有很多不同的种类。不同种类的驱动芯片的时序不同,数据输入输出引脚数量不同等,这对控制器兼容各种各样的行驱动芯片造成了困难。以下由各种行驱动芯片的不同来说明驱动芯片的种类繁多的现状。
图3是现有技术中第一类行驱动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这种行驱动芯片中,不包括138译码器,接收卡输出4个行信号ABCD,由行驱动芯片增强驱动能力。
图4是现有技术中第二类行驱动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这种行驱动芯片中,接收卡输出3个行信号ABC,通过138译码器之后变成8路行信号,再由行驱动芯片增强驱动能力。接收卡输出另外2个行信号DE作为138译码器的使能信号(138译码器有两个使能信号)。DE均为0时,第1个138译码器使能有效;D=1并且E=0时,第2个138译码器使能有效;D=0并且E=1时,第3个138译码器使能有效;D=1并且E=1时,第4个138译码器使能有效。所以接收卡输出5个行信号ABCDE,可以控制32路行信号。
图5是现有技术中第三类行驱动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行驱动芯片和138译码器进行了整合构成了新的行驱动芯片。这种行驱芯片也有两个使能信号,原理和图4所示的类似,可以控制32路行驱动信号。
图6是现有技术中第四类行驱动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多个行驱动芯片通过数据脚串联,可以支持任意行扫。这种行驱有很多种不同的时序,各个厂商做法不一,例如有,通过Data发送1个1,然后每个CLK使这个1位移1bit,从而选中其中一行;另外再有一个信号用于使能。
图7是现有技术中第五类行驱动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这类行驱动芯片类似于74HC595,多个行驱动芯片通过数据脚串联,可以支持任意行扫。每次通过Data和CLK发送N bit数据,其中只包含1个1,其余为0,从而选中1行,锁存时新行信号生效。
以上举例说明了行驱动芯片种类繁多、驱动方式和原理各有区别的现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道对于列驱动芯片或者其他用于控制LED驱动的装置中也存在这样的情况。由于LED显示屏对接收卡的性能要求非常高(包含了数据格式转换、伽马校正、色度亮度校正、刷屏算法等许多功能),所以通用MCU无法用于接收卡。现有技术中的解决方案是用FPGA作为接收卡的主控芯片,针对不同驱动芯片,对FPGA进行硬件编程,从而兼容各种驱动。但是使用FPGA会导致成本很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驱动芯片种类繁多、控制器兼容困难,解决起来成本较高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可编程行信号控制单元、芯片和控制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万力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万力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437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