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震传感器放置管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040003.9 | 申请日: | 2022-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90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 发明(设计)人: | 孙辉;刘飞;张明远;张黎明;丛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G01V1/20 |
| 代理公司: | 嘉兴华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484 | 代理人: | 孙艳 |
| 地址: | 454003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感器 放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震传感器放置管,涉及传感器安装领域,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为放置管本体,辅助件的内部设有移动槽,移动槽的内部安装有移动板,移动板的内侧设有接触件,接触件共设有八个,接触件为楔形结构,接触件的内端设有弧形槽。使用时,微震传感器通过放置管内部放置,使微震传感器经过接触件,使相同位置的两个接触件可以与微震传感器接触,使微震传感器无法再继续移动,使微震传感器的底部处于主体的底端外部,不会影响微震监测,在监测完毕之后,直接拉动微震传感器上升,使微震传感器便捷取出,避免微震传感器丢失,解决了现有的传感器放置管使用时,传感器容易过度位移,影响后期取出,缺少对传感器及时限位的结构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震传感器放置管。
背景技术
在岩体爆破之后,容易产生微震,微震监测是通过布置在岩体区域的多个传感器记录岩石破裂释放出的震动波,而微震传感器在安装的时候,就需要用到传感器放置管。
现有的传感器放置管在使用的时候,传感器通过之后,容易过度位移,影响后期取出,缺少对传感器及时限位的结构,放置管插入到孔中的时候,容易遇到阻挡,缺少借助振动力量使放置管持续插入的结构,不便于在控制放置管持续插入的同时,自动加强固定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微震传感器放置管,以解决现有的传感器放置管在使用的时候,传感器通过之后,容易过度位移,影响后期取出,缺少对传感器及时限位的结构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震传感器放置管,具体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为放置管本体,主体为圆柱形结构,主体为弹性金属材质,主体的底部设有辅助件,辅助件的内部设有移动槽,移动槽的内部安装有移动板,移动板的内侧设有接触件,接触件共设有八个,接触件为楔形结构,接触件为橡胶材质,接触件的内端设有弧形槽;底板,所述底板为H形板状结构,底板套装在主体的外部,底板安装在地面上,底板的顶端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推动板,四个推动板对称设置,推动板的内侧为倾斜状结构;顶件,所述顶件为U形结构,顶件共设有两个,两个顶件对称安装在底板顶端,每个顶件的内侧设有一个弧形槽,弧形槽的内部安装有限位件,限位件为弧形结构,限位件的内侧设有弧形槽,限位件为橡胶材质,每个限位件的内部设有扇形排列的矩形槽,弧形槽的内部设有扇形排列的插杆,插杆的内端为锥形结构,插杆插入在矩形槽的内部。
可选的,所述主体的顶端设有顶杆,顶杆为圆柱形结构,顶杆的顶端内部为漏斗状结构,辅助件为圆环状结构,辅助件的顶端内部为漏斗状结构;所述移动槽为U形结构,移动槽共设有四个,四个移动槽呈环状排列,移动板为矩形结构,移动板共设有四个,每个移动板的外侧设有两个推动件,推动件为矩形结构,推动件的上下两侧为倾斜状结构,推动件为橡胶材质,推动件的外侧设有弧形槽。
可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部边角位置分别设有一个插件,插件为锥形结构,每个推动板的外侧设有一个支撑板,支撑板为楔形结构;所述底板的中间位置设有方板,底板的顶端中间位置设有内件,内件为圆柱形结构,内件的顶端为漏斗状结构,内件的内部底端为圆形结构,内件的内部插入有主体,底板的顶端中间位置设有四个固定板,固定板为矩形结构,四个固定板呈环状排列,每个固定板内侧设有一个插槽,插槽为T形结构;每个所述插槽的内部插入有一个嵌入板,嵌入板为T形结构,每个嵌入板的外端底部设有一个矩形板,每个嵌入板的顶端内侧设有两个推动杆,推动杆为矩形结构,推动杆的内端与主体接触。
可选的,每个所述顶件的外端设有一个外件,外件由两个E形块和一个矩形块组成,外件的外端内部为倾斜状结构,每个外件的外端设有一个拉板,外件的外端嵌入有推动板,每个外件的顶端两侧分别设有导向头,导向头为T形结构;每两个导向头的外部安装有一个连接杆,连接杆为矩形框结构,每个外件的内部设有两个滑槽,滑槽为T形结构;每个所述滑槽的内部安装有一个控制板,控制板的内端为T形结构,控制板的外端为矩形结构,每个顶件的顶端设有一个顶板,顶板为T形板状结构,每个顶板的顶端安装有一个振动电机。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400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