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落梁主动控制的步履式顶推施工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039694.0 | 申请日: | 2022-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18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 发明(设计)人: | 陈何峰;赵炜;王清泉;曹沛;张晓莹;张迪;田领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21/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翁惠瑜 |
| 地址: | 20009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动 控制 步履 式顶推 施工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落梁主动控制的步履式顶推施工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通过大型千斤顶以及设置于所述大型千斤顶两侧的小型千斤顶共同实现主梁的平移,所述大型千斤顶为可滑移千斤顶,包括以下步骤:1)控制所述大型千斤顶顶升,独立支撑主梁;2)控制所述大型千斤顶滑移,带动所述主梁平推一个行程;3)控制所述小型千斤顶顶升支撑住主梁,并控制所述大型千斤顶下降,此时由所述小型千斤顶独立支撑主梁;4)控制所述大型千斤顶滑移回位,返回步骤1),开始下一个往复行程;在上述各步骤中,控制器实时采集并记录顶推循环内的关键数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调整精度高,灵活性机动性好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落梁步履式顶推法,尤其是涉及一种落梁主动控制的步履式顶推施工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步履式顶推法是通过多对千斤顶的同步顶起并平移主梁,通过千斤顶的平衡控制技术保证结构受力的均匀和可靠,适用于桥位有通航或者通车需求,不能搭设密集支架或者入场大体积施工机械的情况。
相对于传统的拖拉或者推动的顶推法,步履式顶推法的多台千斤顶可以控制受力的均匀性,更适用于顶推精度更高的项目。
步履顶推千斤顶是一种起重位移的专用工具,应用该产品可实现对铁路、公路桥梁或类似梁式重物的位移作业,进行低高度、短距离的横向(X)、纵向(Y)和垂直方向(Z)的位移。其优点为:承载能力大,多点配置可调整100t-6000t的重载构件或设备,并可根据实际工程需要调整承载能力;调整精度高,三维控制X/Y/Z三个方向,均可达到≤1mm的定位精度。设备拆卸方便,灵活性机动性较好。
常规的步履式顶推过程中,如图1所示,当主梁有竖曲线时,顶推系统高度会不断变化,顶升阶段主梁局部受力可以通过千斤顶主动控制,在落梁阶段的过程中则需要人工抄垫钢板的方式控制各个支墩的落梁间隙,来保证各个支点落梁时的一致性,从而来间接控制落梁反力与相应位置顶推时反力基本相同。这种方式所需要操作人员较多,每个支墩需要1~2名人员负责抄垫,每次抄垫完成后需要记录各个落点的落梁间隙,具体有以下几个局限性:
1、落梁时的关键数据,如落梁支垫与主梁间隙值、落梁前支垫与主梁抄垫值、各支墩反力、每个支墩中各个支垫的反力很难监测,只能通过人工测量间隙及压力环数据来获取相关数据,监测数据可靠性、完整性和及时性都很难保证;
2、实际落梁过程很难控制各个支墩反力,实测出来与顶推时的控制反力相差较大,且每个支墩上的几个落梁支垫反力还有很严重的不均匀性且缺乏规律性,单个支垫下的反力很容易超过设置限值,导致有一定的施工风险;
3、人工抄垫的方式施工速度较慢,特别是用在主梁有竖曲线或变高的情况下,每一个顶推循环70%的时间需要花在落梁时的人工抄垫上,而且当支墩数量较多的时候,需要施工人员较多,施工组织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调整精度高,灵活性机动性好的落梁主动控制的步履式顶推施工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落梁主动控制的步履式顶推施工方法,该方法通过大型千斤顶以及设置于所述大型千斤顶两侧的小型千斤顶共同实现主梁的平移,所述大型千斤顶为可滑移千斤顶,包括以下步骤:
1)控制所述大型千斤顶顶升,独立支撑主梁;
2)控制所述大型千斤顶滑移,带动所述主梁平推一个行程;
3)控制所述小型千斤顶顶升支撑住主梁,并控制所述大型千斤顶下降,此时由所述小型千斤顶独立支撑主梁;
4)控制所述大型千斤顶滑移回位,返回步骤1),开始下一个往复行程;
在上述各步骤中,控制器实时采集并记录顶推循环内的关键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396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