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电热氢多源协调供能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33145.2 | 申请日: | 2022-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25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刘林桐;翟融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3/28;H02J3/46;H02J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巡通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03 | 代理人: | 崔来贺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可再生能源 电热 氢多源 协调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电热氢多源协调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发电子系统(100)、风力发电子系统(200)、光热发电子系统(300)、质子交换膜电解池子系统(400)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子系统(500);
所述光伏发电子系统(100)和风力发电子系统(200)用于发电并输送给用户(27),富余电力输入到质子交换膜电解池子系统(400)进行制氢;光热发电子系统(300)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子系统(500)作为调峰电源,与光伏发电子系统(100)和风力发电子系统(200)共同承担电负荷;其中,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子系统(500)发电所用氢气为质子交换膜电解池子系统(400)制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电热氢多源协调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发电子系统(100)包括光伏电池板(1)和第一逆变器(21),所述光伏电池板(1)的电能输出端连接质子交换膜电解池子系统(400)以及通过第一逆变器(21)连接至用户(2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电热氢多源协调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子系统(200)包括风力发电机(2)和第二逆变器(22),风力发电机(2)的电能输出端连接质子交换膜电解池子系统(400)以及通过第二逆变器(22)连接至用户(2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电热氢多源协调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热发电子系统(300)包括集热场(3)、热盐罐(5)、过热器(6)、蒸汽发生器(7)、预热器(8)、冷盐罐(9)、高压缸(11)、低压缸(15)和汽轮机(19);
所述集热场(3)的热量输送端连接至热盐罐(5),热盐罐(5)的高温熔盐输出端次连接至过热器(6)、蒸汽发生器(7)、预热器(8)和冷盐罐(9),过热器(6)、蒸汽发生器(7)、预热器(8)用于加热给水产生过热蒸汽给高压缸(11);冷盐罐(9)的低温熔盐输出端连接至集热场(3)的熔盐进口;所述高压缸(11)的蒸汽出口连接至低压缸(15)的入口,所述低压缸(15)的气体输送端与汽轮机(19)连通,用于驱动汽轮机(19)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发电机的电能输出端连接至用户(2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电热氢多源协调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质子交换膜电解池子系统(400)包括:质子交换膜电解槽(23)和储氢罐(24),用于利用富裕的电能电解制氢,并将氢气存储于储氢罐(24)之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电热氢多源协调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电池发电子系统包括: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25)和第三逆变器(26),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25)用于利用质子交换膜电解池子系统(400)所制氢气发电,电能通过第三逆变器(26)逆变后送入用户(27)使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电热氢多源协调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电池板(1)的电能输出端还连接至电加热器(4),所述电加热器(4)用于加热冷盐罐(9)输出的低温熔盐。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电热氢多源协调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机(2)的电能输出端还连接至电加热器(4),所述电加热器(4)用于加热冷盐罐(9)输出的低温熔盐。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电热氢多源协调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盐罐(5)的高温熔盐输出端还连接有再热器(10),所述再热器(10)用于加热高压缸(11)排出的蒸汽并输送至低压缸(15)。
10.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电热氢多源协调供能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光伏发电子系统(100)、风力发电子系统(200)所产生的电能首先提供给用户,如果满足用户负荷,则剩余部分电能送入质子交换膜电解池子系统(400)制氢;
当储氢达到设定值时,卖出多余的氢能;
如果光伏发电子系统(100)、风力发电子系统(200)所产生的电能仅满足一部分用户负荷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子系统(500)将首先启动进行发电,剩余部分由光热发电子系统(300)发电弥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3314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