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耐压低导通电阻的鳍式氧化镓PN二极管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32511.2 | 申请日: | 2022-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12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郑雪峰;何云龙;张超;洪悦华;张豪;马佩军;马晓华;郝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861 | 分类号: | H01L29/861;H01L29/06;H01L29/24;H01L21/329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61205 | 代理人: | 王品华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压 通电 氧化 pn 二极管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高耐压低导通电阻的鳍式氧化镓PN二极管,自下而上包括:阴极(1)、氧化镓衬底(2)、n型氧化镓外延层(3)、半导体层(4)、阳极(5),该n型氧化镓外延层上(3)刻蚀多个沟槽形成鳍型结构(6),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导体层(4),采用p型半导体材料,且完全沉积在鳍型结构(6)的外部,使其与n型氧化镓外延层(3)形成PN结二极管;
所述鳍型结构(6)的朝向为垂直于器件横截面的方向;
所述氧化镓衬底(2)的001晶向与鳍型结构(6)的朝向之间设有20°~60°的夹角,通过改变夹角,提高器件的击穿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半导体层(4)采用的p型半导体材料,选用氧化镍、氧化铜、氧化亚铜、氧化锡和氧化镓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极管,其特征在于:阴极(1)采用Ti/Au双层金属,且靠近氧化镓衬底(2)的第一层Ti的厚度为10~30nm,第二层Au金属的厚度为250~4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氧化镓衬底(2)的厚度为400~650μm,有效掺杂载流子浓度为1018~1019cm-3,掺杂离子种类为Si离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极管,其特征在于:n型氧化镓外延层(3)的厚度为5~15μm,掺杂载流子浓度为1015~1017cm-3,掺杂离子种类为Si离子。
6.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极管,其特征在于,PN结二极管阳极(5)采用Ni/Au双层金属,且第一层金属Ni的厚度为45~55nm,第二层金属Au的厚度为300~400nm。
7.一种高耐压低导通电阻的鳍式氧化镓PN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对氧化镓衬底(2)依次进行丙酮-异丙醇-去离子水清洗;
2)采用氢化物气相外延技术在清洗后的氧化镓衬底(2)正面生长氧化镓外延层(3);
3)在氩气气氛下采用磁控溅射在氧化镓衬底背面沉积欧姆Ti/Au金属形成阴极(1),并对其进行欧姆退火处理;
4)在退火处理后的n型氧化镓外延层(3)上旋涂光刻胶,利用光刻技术在n型氧化镓外延层(3)的表面上光刻出与氧化镓衬底(2)的001晶向夹角为20°~60°的鳍型图案,再将其放置于牛津ICP反应腔体内;
5)向ICP反应腔体内通入流量为30~60sccm的BCl3的气体和10~20sccm的Cl2气体,在腔体压强为6~10mtorr,刻蚀功率为100~200W,刻蚀时间为150~250分钟的工艺参数下,对外延层氧化镓(3)表面进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刻蚀以形成鳍型结构(6);
6)将刻蚀出鳍型结构(6)的样件放置于磁控溅射反应腔体内,在腔内压强为8~10mTorr,环境为温度20~30℃,功率为100~200W,腔内氧气对氩气的占比为50%的工艺条件下,在鳍型结构(6)上进行磁控溅射沉积200~300分钟,形成厚度为90~110nm的半导体层(4);
7)在半导体层(4)的正面上采用光刻工艺形成阳极图案,并根据阳极图案采用电子束蒸发的方法沉积Ni/Au金属并剥离形成阳极(5),完成器件制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采用氢化物气相外延技术在清洗后的氧化镓衬底(2)正面生长氧化镓外延层(3),实现如下:
2a)在氢化物气相外延立式反应器的高温反应区中通入氨气,将氯化氢气体与高纯金属Ga在800~900℃温度下反应生成GaCl和GaCl3;
2b)将高温反应区中所生成的GaCl和GaCl3推入低温反应区,再把氧化镓衬底(2)正面朝上置于HVPE立式反应器低温反应区中,在500~650℃温度下使高温反应区产物GaCl、GaCl3与氧气发生反应,在氧化镓衬底(2)上生成n型氧化镓外延层(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3251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