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远程监控的平战兼用血液净化超滤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32505.7 | 申请日: | 2022-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00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辉;孙雪峰;蔡广研;陈香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M1/16 | 分类号: | A61M1/16;A61B5/00;A61B5/0205;A61B5/318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55 | 代理人: | 刘喜莲 |
地址: | 10003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远程 监控 兼用 血液 净化 超滤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远程监控的平战兼用血液净化超滤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便携式超滤设备、可穿戴式体征监测设备以及远程监控中心;便携式超滤设备包括血液回路和超滤通路,血液回路上依次安装有第一气泡传感器、蠕动泵、动脉压力传感器、透析器、静脉压力传感器以及第二气泡传感器,透析器前端安装有第一夹管阀;超滤通路包括与透析器透析液入口连接的进气管路和与透析器废液出口连接的滤出液管路,滤出液管路上依次安装有废液桶、排气压力传感器以及真空泵。采用本发明所述的系统控制气体流通腔内的气压来调整透析膜两侧的压力差,从而在透析器内产生跨膜压,使得水分从血液中超滤出,进而完成血液的净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可远程监控的平战兼用血液净化超滤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血液净化又名血液透析,其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弥散/对流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
目前常用的血液透析机体积庞大,笨重,不易搬运,不利于户外急救场景下携带和使用;而且,对于地震救援或者战场上的肾损伤通常都是由于外伤造成的急性肾损伤引发水肿,其肾功能没有病变,仅需要超滤脱水治疗即可,使用现有的血液透析设备成本高,不经济。而且,市售的血液透析机普遍采用容量控制方式来实现超滤,常用的控制原理有“平衡腔+超滤泵”或“复式泵+超滤泵”等。而这些控制原理均具有控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且废液直接与机器接触,需要大量的透析液和消毒液来实现冲洗和消毒。这些都不利于在应急场景下的快速超滤、脱水治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携带且无需消毒处理的平战兼用血液净化超滤系统,主要应用于户外应急救援的平战兼用血液净化超滤,该系统还具有远程监控功能。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仅用于去除血液中多余水分的血液净化方法,该方法适用于肾功能正常发生水肿的病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远程监控的平战兼用血液净化超滤系统,其特点是,该系统包括便携式超滤设备、可穿戴式体征监测设备以及远程监控中心,便携式超滤设备、体征监测设备通过无线通讯与远程监控中心通信连接,其中,
所述便携式超滤设备包括血液回路和超滤通路,血液回路上依次安装有第一气泡传感器、用于调节血液流速的蠕动泵、动脉压力传感器、透析器、静脉压力传感器以及第二气泡传感器,透析器前端安装有用于来控制透析与否的第一夹管阀;所述超滤通路包括与透析器透析液入口连接的进气管路和与透析器废液出口连接的滤出液管路,滤出液管路上依次安装有废液桶、排气压力传感器以及真空泵;
通过真空泵产生的负压,在透析器内中空纤维膜内外产生跨膜压,水分从血液中超滤出,流入到废液桶中,再通过血液回路和滤出液管路上的压力传感器来调整透析膜两侧的压力差,从而控制超滤强度和速度,从而完成血液的净化,同时,通过上述压力传感器将各回路上的压力数据、可穿戴式体征监测设备将用户的体征数据信息通过无线通讯传送至远程监控中心。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所述进气管路设有进气管道,进气管道上沿进气方向依次安装有第一消音器、第一进气阀、进气压力传感器及过滤器。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在排气废液桶与真空泵之间连接有储气罐,储气罐与真空泵之间安装有负压阀,负压阀与与真空泵之间的滤出液管路通过三通连接有第二进气阀和第二消音器。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在所述血液回路上安装有与透析器并联设置的血钾吸附器,血钾吸附器前端安装有用于来控制吸附与否的第二夹管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325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