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传感器的智能门锁有效
申请号: | 202211032360.0 | 申请日: | 2022-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062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发明(设计)人: | 钱志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箭牌智能科技(张家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17/18 | 分类号: | E05B17/18;E05B17/00;E05B15/00;E05B4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张宣布 |
地址: | 215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传感器 智能 门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传感器的智能门锁,包括门体和智能门锁装置,智能门锁装置固接于门体前壁,智能门锁装置上设有指处理模块、纹传感器和密码按键,门体内开设有传动腔,出膜孔以及收膜孔,出膜孔以及收膜孔均和传动腔连通,门体前壁还设有透明膜以及保护盖,保护盖后壁固接有L形板,L形板穿过第一传动通道延伸至传动腔内,L形板滑动连接于传动腔后壁,传动腔内设有电机、第一直齿轮以及锁定齿条,第一直齿轮固接于电机上的动力输出轴上,锁定齿条滑动连接于传动腔后壁,传动腔内还设有用于驱动透明膜的透明膜传动机构和用于驱动保护盖的保护盖传动机构,透明膜一端和透明膜传动机构连接。本发明能防止发生交叉感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传感器的智能门锁。
背景技术
随着门锁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门锁层出不穷,例如机械防盗门锁、指纹门锁、声控门锁、射频门锁以及上述各种组合的门锁等,为用户的门户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
然而,指纹和密码结合的门锁越来越受到用户青睐,但用户使用该种门锁时需要用手指操作门锁,此时如果手指上带有病菌,容易和下位用户发生交叉感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基于传感器的智能门锁,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传感器的智能门锁,包括门体和智能门锁装置,智能门锁装置固接于门体前壁,智能门锁装置上设有处理模块、指纹传感器和密码按键,门体内开设有传动腔,出膜孔以及收膜孔,出膜孔以及收膜孔均和传动腔连通,门体前壁还设有透明膜以及保护盖,保护盖后壁固接有L形板,L形板穿过第一传动通道延伸至传动腔内,L形板滑动连接于传动腔后壁;
传动腔内设有电机、第一直齿轮以及锁定齿条,电机固接于传动腔后壁,电机和智能门锁装置电连接,第一直齿轮固接于电机上的动力输出轴上,锁定齿条滑动连接于传动腔后壁,锁定齿条一端延伸至门体外,
传动腔内还设有用于驱动透明膜的透明膜传动机构和用于驱动保护盖的保护盖传动机构,透明膜一端和透明膜传动机构连接,透明膜另一端从出膜孔离开传动腔后再从收膜孔进入传动腔,透明膜另一端和透明膜传动机构连接。
有益地,所述透明膜传动机构包括蜗轮、蜗杆、第二直齿轮、第一传动条、棘齿轮、固定板、第一转杆以及第二转杆,蜗轮固接于所述动力输出轴上,蜗杆转动连接于所述传动腔侧壁,蜗杆和蜗轮啮合,第二直齿轮固接于蜗杆上,第一传动条滑动连接于传动腔后壁,第一传动条上设有两个以上直齿和两个以上第一凹槽,每个第一凹槽侧壁均转动连接有棘爪,棘爪通过第一弹性件和第一凹槽侧壁连接,一个以上棘爪和棘齿轮啮合,棘齿轮固接于第一转杆上,固定板固接于传动腔后壁,第一转杆以及第二转杆均转动连接于固定板上,透明膜一端卷绕于第二转杆上,透明膜另一端卷绕于第一转杆上。
有益地,所述保护盖传动机构包括第一楔块、传动杆、第二楔块、第三楔块、第四楔块、连接杆、踏板、托板以及第三弹性件,所述门体前壁开设有连通所述传动腔的第二传动通道,第一楔块固接于所述L形板上,第二楔块固接于传动杆侧壁,传动杆、第三楔块以及第四楔块均滑动连接于传动腔后壁,传动杆固接于第三楔块顶壁,传动杆通过第二弹性件和传动腔右壁连接,连接杆固接于第四楔块前壁,连接杆前端穿过第二传动通道延伸至所述门体外,踏板固接于连接杆前端,托板固接于传动腔侧壁,托板顶壁通过第三弹性件和L形板连接。
有益地,所述保护盖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五楔块、第二传动条、滑块、传动柱、第六楔块、第四弹性件、活动板、第五弹性件、传动板以及压动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箭牌智能科技(张家港)有限公司,未经箭牌智能科技(张家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323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