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模态诊疗一体化系统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031703.1 | 申请日: | 2022-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31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 发明(设计)人: | 何楠;金倩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K9/52 | 分类号: | A61K9/52;A61K47/24;A61K41/00;A61K45/06;A61P35/00;A61K49/00;A61K4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黄尧昆 |
| 地址: | 430015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模态 诊疗 一体化 系统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模态诊疗一体化系统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00、对热敏脂质体进行造粒处理形成多吼道且相互连通的蜂窝孔;步骤200、在蜂窝孔内通过溶蚀作用形成点状的载位;步骤300、将化疗药物融合热敏脂质体制得药物脂质体;步骤400、将部分药物脂质体混合光敏材料后,附着在载位底层的脂质体;步骤500、向载位内的药物脂质体表面浸染靶向剂;步骤600、将剩余药物脂质体混合顺磁性材料后,附着在载位上层的脂质体;步骤700,在热敏脂质体表面层上进行浸泡使其浸染靶向剂进行修饰;通过在热敏脂质体内制备出多个吼道,并在吼道内分层填充混合了化疗药物的上、下层药物脂质体,从而形成多层的热敏脂质体结构,使脂质体进行较低浓度长时间的释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模态诊疗一体化系统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靶向治疗一般是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特定的目标或者部位进行精准治疗,从而达到减少药物用量以及准确到达病变区域的效果,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的靶向治疗大多数是通过靶向剂将药物送到病灶区域,从而实现靶向治疗,这种治疗方法虽然相比较于常规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其仍然存在代谢快,药物浓度在病灶区域只能保持一段时间后就会衰减至较低的水平,难以发挥出相应的治疗效果。
另外,在现有技术中,由于靶向治疗的药物浓度衰减比较快,因此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靶向剂会很快被人体代谢作用而排出,对于大部分需要靶向治疗的疾病来说,需要长期、定时的注入相关药物直达病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方可体现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模态诊疗一体化系统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化疗药物难以准确在肿瘤组织的血管部位释放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多模态诊疗一体化系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对热敏脂质体进行造粒处理形成孔隙,并且在该孔隙内通过瞬间固化使得孔隙形成多吼道相互连通的蜂窝孔;
步骤200、在形成的蜂窝孔内通过溶蚀作用形成点状的载位;
步骤300、将化疗药物融合热敏脂质体制得药物脂质体;
步骤400、将部分药物脂质体混合光敏材料后,在蜂窝孔隙和载位上均通过浸泡作用附着形成载位底层的脂质体;
步骤500、向载位内的药物脂质体表面浸染靶向剂;
步骤600、将剩余药物脂质体混合顺磁性材料后,在蜂窝孔隙和载位上均通过浸泡作用附着形成载位上层的脂质体;
步骤700,在热敏脂质体表面层上进行浸泡使其浸染靶向剂进行修饰。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步骤100中,造粒处理具体的操作步骤为:
步骤101、穿透热敏脂质体,从而在热敏脂质体内形成多个贯通的吼道;
步骤102、对吼道的内壁进行加热,以热熔热敏脂质体的穿刺吼道内壁;
步骤103、对吼道的内壁进行降温,以固化热敏脂质体的穿刺吼道结构;
步骤104、调整热敏脂质体的方向,并重复上述步骤,从而在热敏脂质体内形成多个相互贯通的蜂窝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步骤200中,在连通的蜂窝孔内溶蚀点状载位的具体操作步骤为:
步骤201、加热石英砂至高于热敏脂质体的热熔临界温度;
步骤202、将加热的石英砂对热敏脂质体的表面进行均匀的喷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317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