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硫废液净化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1028894.6 | 申请日: | 2022-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551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史博博;韩烨;张民强;董良华;段志钢;李超;刘建国;张兴聚;章达懿;丁佳敏;陶鑫江;丁超;孙丹娜;丁忠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沧州中铁装备制造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6/04 | 分类号: | B01D36/04;B01D29/64;B01D29/68 |
代理公司: | 郑州知倍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91 | 代理人: | 邱珍珍 |
地址: | 0611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硫 废液 净化 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脱硫废液净化处理装置。一种脱硫废液净化处理装置包括外壳和过滤机构,过滤机构包括中心轴和滤板,中心轴内部中空;滤板有多个,均与中心轴固定;滤板由板部和过滤部组成,过滤部内部中空且与中心轴内部连通;废液经滤板的过滤部过滤后通过中心轴排出,减少外壳内废液的流动;滤板的板部对进入外壳内的废液起到缓冲,以减少紊流,且滤板倾斜设置阻碍废液中的杂质向上流动,以促使其沉淀,通过滤板和中心轴的设置提高沉淀效果和沉淀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脱硫废液净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煤焦化的过程中,原料中的硫以硫化氢的形态进入煤气,需要对其脱硫后使用,现有技术中,多采用湿式液相催化法脱硫,在脱硫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脱硫废液,且脱硫废液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将会严重污染水体和环境。授权公告号为CN113230923B的发明专利就公开了一种脱硫脱销废液降解处理装置,通过添加药剂与废液混合,并通过清理机构对沉淀后的杂质进行刮除。但通过静置的方式收集杂质,效率较低,且废液在进入和排出时均会对处理装置内的废液产生扰动,造成沉淀后的杂质向上翻起,影响沉淀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脱硫废液净化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废液处理过程中杂质沉淀效果不好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脱硫废液净化处理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脱硫废液净化处理装置,包括外壳、供水机构、过滤机构和排出机构,供水机构用于向外壳内供给废液;过滤机构包括驱动件和设置于外壳内的中心轴、刮板件、滤板,中心轴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内部中空,中心轴左右两端转动安装于外壳且驱动件驱动中心轴间歇转动,中心轴高于供水机构向外壳内供给废液的进水位置;滤板有多个,多个滤板沿中心轴的轴向间隔分布且平行设置,滤板的中部穿过中心轴并与中心轴固定连接;滤板由板部和过滤部组成,其中,板部为实心结构,过滤部内部中空且其内部与中心轴内部连通;滤板相对于中心轴的轴线倾斜设置,且在初始状态下滤板的过滤部位于板部的上方,滤板的过滤部上设置有与过滤部内部连通的滤孔;刮板件有多个,多个刮板件沿中心轴轴向间隔分布,且每个刮板件与一个滤板对应;每个刮板件均包括两个刮杆,两个刮杆均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分别位于一个过滤部的左右两侧并分别与过滤部的左右两侧贴合,两个刮杆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且沿左右方向滑动安装于外壳;滤板随中心轴转动时顶推刮板件左右移动,使刮板件对滤板表面进行刮擦清理;排出机构用于将中心轴内部的过滤后的水排出。
进一步地,中心轴的左右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中心轴的第一端封堵,第二端与中心轴内部连通并与排出机构连接;驱动件为电机,中心轴的第一端伸出外壳并与驱动件通过联轴器连接。
进一步地,供水机构包括供水泵、供水管、储液筒和多个分水管,储液筒固定于外壳外,并与外壳内部通过多个分水管连通;供水泵通过供水管向储液筒内供给废液。
进一步地,外壳底部设置有锥形斗,锥形斗的中心低,边缘高,用于引导滤板上掉落的杂质集中于锥形斗的中心;锥形斗的中心设置有集渣器,集渣器用于收集落至锥形斗中心的杂质。
进一步地,排出机构包括抽水泵、抽水管和转接套,转接套固定于外壳,中心轴的第二端穿过外壳并与转接套内圈转动连接,抽水管与转接套连接且抽水管内部与中心轴内部连通,抽水泵通过抽水管将中心轴内的过滤后的废液抽出。
进一步地,一种脱硫废液净化处理装置还包括反冲机构,反冲机构包括气泵和气管,气管与中心轴内部连通,且气管上设置有防止废液进入气管的单向阀,气泵通过气管向中心轴内通入气体,使气体从滤板内部通过滤孔向外流动,对滤孔进行反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沧州中铁装备制造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沧州中铁装备制造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288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