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钢智能爬架设计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18032.5 | 申请日: | 2022-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88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军;高正林;刘秘;翟天增;刘恒东;曾成彬;樊佳;胡茗;王振瀚;熊中保;张杰华;梁玄;蒋培培;李良;郭元峰;邱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3/28 | 分类号: | E04G3/28;E04G5/00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张紫亮 |
地址: | 1011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架设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全钢智能爬架设计施工方法,包括:S1,设计分组升降,根据建筑外围形状、尺寸设计多组全钢智能爬架,每一组全钢智能爬架能够独立升降;S2,建筑主体特殊位置架体布置设计;S3,每一组全钢智能爬架组合安装,按照常规程序组合安装爬架,并在每层设置翻板式脚手板,以及在爬架安装过程中按照S2中特殊位置设计要求施工;S4,每一组全钢智能爬架升降,升降前打开每层设置的脚手板,升降到位后脚手板复位。本方案针对复杂及不便爬架施工的位置提出优化建议,方便爬架施工,此外,通过架体升降使全体施工作业人员都在安全的防护范围内施工,保障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钢智能爬架设计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建筑工程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这也就促使建筑工程行业逐渐朝向多元化的方向进行发展,同时,因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传统在建筑物外围搭设脚手架的方式,因其搭设费时费力、施工速度慢、耗费人工成本较高等问题已经不能适用现在建筑多元化施工环境。
基于此,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俗称“爬架”,因其具有机械化、智能化、低碳性、安全性、方便快捷、美观大方等优点,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被广泛应用;其在施工过程中附着于建筑结构上,可随工程施工进度,逐层爬升或下降的外脚手架;然而随着建筑主体外形的多样化给爬架的安装施工带来了难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钢智能爬架设计施工方法。
本发明实施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全钢智能爬架设计施工方法,包括:
S1,设计分组升降
根据建筑外围形状、尺寸设计多组全钢智能爬架,每一组全钢智能爬架能够独立升降;
S2,建筑主体特殊位置架体布置设计
针对转角折线或曲线位置的架体,相邻两主框架支撑点处的架体外侧长度不大于5.4m,且任意单边闭合悬挑长度不大于2m;
针对塔吊附墙处设置的架体,布置架体机位时需避开塔吊两附墙之间的空间,且当避开空间超过架体机位极限跨度时,在塔吊两附墙之间增设一个架体机位;
针对施工电梯处设置的架体,架体既要上升又要下降的施工工况下,施工电梯位置处架体沿电梯轿厢两侧各预留200mm后断开,并使用防护网对架体侧面进行防护;
S3,每一组全钢智能爬架组合安装
按照常规程序组合安装爬架,并在每层设置翻板式脚手板,以及在爬架安装过程中按照S2中特殊位置设计要求施工;
S4,每一组全钢智能爬架升降
升降前打开每层设置的脚手板,升降到位后脚手板复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针对复杂及不便爬架施工的位置提出优化建议,方便爬架施工,此外,通过爬架升降来满足主体结构和外墙装修施工需要,将高空反复搭设作业转变为一次性搭设,通过架体升降使全体施工作业人员都在安全的防护范围内施工,保障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
可选的,设计分组升降时分组为对称分布的两组,两组架体与架体之间的端面间距为240-300mm;分组口处立面采用防护网封闭。
可选的,针对转角折线或曲线位置的架体,架体外侧相邻两立管间距不大于2.2m,且任意单边闭合悬挑不大于1m。
可选的,塔吊附墙外立面采用转动防护网,长度根据塔吊附墙位置设计,现场用立管锁座安装在脚手架外立管上;架体升降时,与塔吊附墙干涉的防护网向外翻转避开附墙位置,升降到位后立即翻转封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180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