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装箱船横隔舱总组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017833.X | 申请日: | 2022-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85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 发明(设计)人: | 刘以高;杨可明;魏波;陈宇飞;万志敏;张鸿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3B73/20 | 分类号: | B63B73/20;B63B73/6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雷绍宁 | 
| 地址: | 20191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装箱 横隔 舱总组 系统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装箱船横隔舱总组系统及方法。本申请的集装箱船横隔舱总组方法中,通过在横隔舱组装平台上布置横隔舱分段组装位置和坞墩阵列,在坞墩阵列中留出第一运输车和第二运输车,通过第一运输车将横隔舱分段驳运至坞墩阵列,使用坞墩阵列进行支撑,然后将各横隔舱分段进行合拢,合拢后通过第二运输车将横隔舱总段运走至龙门吊覆盖的区域,整个组装过程中无需龙门吊作业,不占用龙门吊资源,提高目前的船坞区域空间利用率,提高了整船的建造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装箱船横隔舱总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这部分中描述仅提供与本公开有关的背景信息且可以不构成现有技术。
集装箱船是用于装载集装箱的船舶,超大型集装箱船的货舱尺寸大,舱口和货舱几乎同宽,左右舷靠横隔舱连接。横隔舱的建造周期长短成为了影响整船建造成型的关键因素之一。
集装箱船横隔舱总组一般在龙门吊覆盖范围内的总组平台或者船坞坞底等场地,而这些场地是船厂重要的生产资源。总组平台的大小直接影响总段储备数量,总组平台与船坞面积比越大,则入坞搭载总段可储备的数量就越多,整船贯通成型就越快。当平台与船坞面积比小于1.5:1时,总段的储备数量较少,影响整船的建造效率。
船坞区域的大型龙门吊的梁下高度约70米~90米,在龙门吊梁下和地面之间实际拥有庞大的立体空间,在这个空间内更适合建造机舱、艏艉等大线型高度较高的立体总段,如果进行横隔舱总组,则利用的高度只有2米~3米,在龙门吊下还有巨大空间闲置,船坞区域空间利用率低,这对船坞区域的平台等资产的投入产出来说并不经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船横隔舱总组方法,用于提高目前的船坞区域空间利用率,提高整船的建造效率;
另外,本申请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实现上述方法的集装箱船横隔舱总组系统。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集装箱船横隔舱总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龙门吊覆盖范围之外的预定场地布置横隔舱组装平台,在横隔舱组装平台上布置至少两个横隔舱分段组装位置,各横隔舱分段组装位置左右布置,在船坞外的横隔舱组装平台上布置用于支撑横隔舱分段的坞墩阵列,坞墩阵列中预留前后延伸的第一运输车进出通道和左右延伸的第二运输车通道,每一个横隔舱分段组装位置处均布置第一运输车进出通道,第二运输车通道贯穿各横隔舱分段组装位置;
2)采用第一运输车沿第一运输车进出通道将横隔舱分段驳运至横隔舱分段组装位置;
3)第一运输车退出,在第一运输车进出的位置布置可调支撑装置支撑横隔舱分段,可调支撑装置的布置位置避开第二运输车通道设置;
4)将横隔舱分段合拢形成横隔舱总段;
5)第二运输车沿第二运输车通道行驶至横隔舱总段下方预定位置,第二运输车同步顶升横隔舱总段,移动第二运输车,将横隔舱总段移位至龙门吊覆盖范围内。
一种可能实施的方案中,在坞墩上布置能够升降的升降支撑头,调节升降支撑头的高度支撑横隔舱分段。
一种可能实施的方案中,第二运输车顶在横隔舱导轨架位置时,在第二运输车上布置左右延伸的纵梁,纵梁上布置垫木,垫木上布置钢垫板,在横隔舱导轨架与横隔舱分段舱壁之间填充木板。
一种可能实施的方案中,在第二运输车上左右间隔布置至少两个支撑结构支撑横隔舱分段。
一种可能实施的方案中,坞墩阵列中的坞墩支撑在横隔舱分段中隔板所在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178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再生DMT及其共聚酯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护坡土体固结施工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