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冻融型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09186.8 | 申请日: | 2022-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219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郑元勋;杜朝伟;李刚;薛培文;王兴义;田中旭;张亚辉;孙猛;张金磊;王清拨;葛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河南高速公路试验检测有限公司;郑州宙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14/46;C04B20/04;C04B20/02;C04B40/00;C04B111/20;C04B18/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云嘉湃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8 | 代理人: | 刘士畅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冻融型 再生 混凝土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冻融型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再生混凝土技术领域,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水200~220份;水泥400~460份;强化再生粗骨料1115~1190份;天然砂子602~630份;玄武岩纤维2~8份;减水剂3~6份;其中,所述强化再生粗骨料的制备过程为:将简单破碎的再生粗骨料加热5~10h,加热温度为300~600℃,之后冷却至室温;将冷却后的再生粗骨料进行研磨以去除其表面的旧砂浆;然后将其浸泡到乙酸溶液中1~3h;将乙酸溶液预处理后的再生粗骨料清洗干净、风干后,浸泡在水泥浆液中,持续搅拌20~30min,静置10~20min后取出,风干后即得到强化再生粗骨料。本发明通过强化再生粗骨料,进一步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再生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冻融型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建筑垃圾排放量逐年增长。建筑垃圾中可再生物体的组成比例也不断地提高,其主要材料是废弃混凝土,大约占40%。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年产道路废弃混凝土达几十亿吨,其综合循环再生利用率仅约30%,处理这些建筑垃圾的最主要方法是掩埋、堆放等,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资源消耗,又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
在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高纬度比较寒冷的东北地区等,因季节交替变化,建筑结构容易发生冻融破坏,几乎每一座建筑都会受到冻融侵蚀。许多混凝土建筑物存在因冻融作用引发结构局部或大面积破坏的现象,严重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状态,而且每年需要花费高额的费用进行建筑物的维修和养护,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再生混凝土因为粗骨料品质差等原因,强度更低、抗冻性更差,更容易产生裂缝,导致结构或试件发生破坏而失效,极大地限制了再生混凝土在寒冷地区工程中的广泛应用。究其原因在于,作为再生混凝土制作的主要材料—再生粗骨料,与天然骨料相比,其表面依附了大量的水泥砂浆,加之在生产过程中自身产生了众多微裂纹,导致由其制备的再生混凝土存在复杂的骨料-砂浆界面过渡区等薄弱环节,且易引发微裂缝,进而降低了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和抗冻性能。
为了有效消化废弃混凝土,现有技术也对废弃混凝土进行了多方再生利用,比如公开号为CN110372285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有机-无机复合橡胶再生混凝土,其通过橡胶、壳聚糖、明胶得到改性橡胶粉末,并结合水泥、花生壳、尿素、砂、再生粗骨料等,改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公开号为CN110590289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其采用再生粗骨料作为混凝土材料,采用陶粒替代碎石或卵石,减轻混凝土的重量,还可以起到保温隔热作用。使用粉煤灰、硅灰和矿粉代替部分水泥,进一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少、减小混凝土的孔隙,提高混凝的抗压强度、抗渗、抗冻融性能。通过添加玄武岩纤维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抗冻融性能、抗渗性能、抗冲击性能。但均未对再生骨料进行改性,在抗冻融上仍然难以满足在寒冷地区工程中的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抗冻融型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以进一步解决现有再生混凝土抗冻融性能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抗冻融型再生混凝土,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水200~220份;
水泥400~460份;
强化再生粗骨料1115~1190份;
天然砂子602~630份;
玄武岩纤维2~8份;
减水剂3~6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河南高速公路试验检测有限公司;郑州宙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大学;河南高速公路试验检测有限公司;郑州宙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091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