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视黄醇焕颜精华液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03562.2 | 申请日: | 2022-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17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昌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朵之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8/99 | 分类号: | A61K8/99;A61K8/34;A61K8/37;A61K8/42;A61K8/44;A61K8/49;A61K8/66;A61K8/67;A61K8/73;A61K8/86;A61K8/894;A61K8/9789;A61K8/9794;A61Q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视黄醇焕颜 精华液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视黄醇焕颜精华液及其制备工艺,涉及护肤品制备技术领域。该视黄醇焕颜精华液,其制备工艺简单,原料成本低,刺激性低,活性比例和透皮率高,使视黄醇焕颜精华液能耐受氧化和高温,从而使配方的稳定性大大提高,相容性也更好,该方法解决了视黄醇在常规条件下储存的问题,以获得相对绿色、温和、稳定的高浓度视黄醇焕颜精华液,进而为配方师们进一步开发视黄醇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研究人员可以在此基础上研究出更多规格、含量和更加方便应用的视黄醇焕颜精华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护肤品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视黄醇焕颜精华液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皮肤被覆于体表,会在各种外界环境影响和内源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松弛、无光泽、皱纹加深、色素沉着等衰老迹象。因此,抗衰老问题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皮肤的衰老现象主要与成纤维细胞的代谢异常有关。这其中包括胶原代谢异常及弹性蛋白酶增多。其中,胶原是人体中最重要的结构蛋白,而弹性蛋白也是维系皮肤弹性的重要结构,弹性蛋白酶增加则会减少皮肤中弹性蛋白的含量。在自然老化的皮肤中,成纤维细胞合成的胶原减少,同时分泌的弹性蛋白酶增多,这两项的异常就会引起皮肤松弛,产生皱纹。
视黄醇精华液被认为有可能帮助皮肤保持于较年轻的状态,帮助增加皮肤中胶原蛋白的产生,使皮肤看起来较为清爽明亮,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视黄醇精华液,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不足,其刺激性大,使用者容易出现过敏起皮等症状,敏感肌需谨慎使用,稳定性差,配方中视黄醇易被氧化,失去活性,渗透性差,普通视配方黄醇透皮吸收性差,配方功效也会打折扣。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视黄醇焕颜精华液及其制备工艺,及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视黄醇焕颜精华液及其制备工艺,解决了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视黄醇精华液,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不足,其刺激性大,使用者容易出现过敏起皮等症状,敏感肌需谨慎使用,稳定性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视黄醇焕颜精华液,其原料按重量份百分比包括:甘油聚醚-26 5%-8%、丙二醇 3%-5%、PEG/PPG-17/6共聚物 1%-3%、泛醇 1%-3%、PEG-17聚二甲基硅氧烷 0.5%-2%、对羟基苯乙酮 0.4%-0.6%、辛酸/癸酸甘油三酯 0.29%-1%、1,2-戊二醇 0.2%-05%、黄原胶0.15%-0.3%、视黄醇 0.1%-0.3%、聚山梨醇酯-20 0.1%-0.3%、甘油 0.1%-0.5%、小核菌胶0.1%-0.3%、蛋白酶 0.0875%-0.1%、龙胆根提取物 0.06%-0.1%、EDTA二钠 0.05%-0.1%、透明质酸钠 0.05%-0.1%、辛酰羟肟酸 0.02%-0.04%、燕麦提取物 0.02%-0.1%、明串球菌/萝卜根发酵产物滤液 0.0056%-0.1%、月桂酰精氨酸乙酯盐酸盐 0.005%-0.1%、聚甘油-10肉豆蔻酸酯 0.005%-0.1%、甘草提取物 0.004%-0.1%、秦艽提取物 0.0026%-0.1%、苦参碱0.002%-0.1%和白柳树皮提取物 0.0014%-0.1%,余量为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朵之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朵之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035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恶意程序分类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针对应用程序的故障定位方法、装置以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