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除生物样本中噬菌体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996327.3 | 申请日: | 2022-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59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 发明(设计)人: | 臧颖;王家杰;闵静;王祎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L2/04 | 分类号: | A61L2/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七星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53 | 代理人: | 袁春晓 |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去除 生物 样本 噬菌体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去除生物样本中噬菌体的方法。该方法将生物样本进行热处理;所述热处理为:由室温升温至50‑100℃并保持2min‑24h,然后降温至4‑16℃。该方法可有效去除生物样本中的噬菌体,减少噬菌体污染对下游实验的影响。例如,本发明中质粒样品1的产量提高了61.7%,质粒样品2的产量提高了23.1%。此外,该方法操作过程简单、成本低。
优先权声明
本申请要求2021年8月19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110956090.1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所述申请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去除生物样本中噬菌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噬菌体(bacteriophage,phage)是可以感染细菌、真菌、藻类、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的总称,它是由包裹着DNA或RNA基因组的蛋白质组成,因此需要宿主来生存繁殖。在感染宿主细胞后噬菌体将基因组注入宿主细胞的细胞质后,在胞内进行复制。噬菌体是生物圈中最常见和最多样化的实体之一。噬菌体是一种无处不在的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据估计,目前发现的噬菌体种类超1000种,比包括细菌在内的地球上所有其他生物的总和还要多。噬菌体根据其繁殖特点可以分为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烈性噬菌体在宿主菌体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温和噬菌体是指感染宿主菌后并不增殖的一类噬菌体,其基因整合于细菌染色体上,即前噬菌体,随细菌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分裂而分配至子代细菌的染色体中。温和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并不使细菌裂解,其外观症状比较温和,很难被识别。
在生物技术领域,质粒载体是最常用,最简单的载体,通过质粒载体的转化可以将外源DNA导入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制。而质粒感染噬菌体后会影响转化效率,造成转化后的感受态细胞生长不佳,对下游的应用造成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发酵应用方面,噬菌体的影响主要有:发酵周期明显延长;发酵液变清,有大量异常菌体出现;发酵产物的形成缓慢或根本不形成;影响产品的产量或质量等。
通常实验室里对于噬菌体的发现及消杀是基于菌液的生长状态,当转化后的感受态细胞涂布平板出现光板的现象或液体培养时,菌液生长缓慢及发酵液发生澄清的状态,会认为是存在噬菌体污染,然后对菌液和使用的设备仪器进行消杀处理。但在基因工程实验中,所使用的质粒模板也存在被噬菌体污染的可能性,质粒中的噬菌体很难被及时被发现,往往是在质粒转化到感受态细胞后,质粒中含有的噬菌体导致细胞生长缓慢或不生长的情况时才会检测是否存在噬菌体污染的情况,而通过细胞的生长情况再判断是否存在噬菌体污染往往是偏后性的检测,在实验前期如果操作不当而将噬菌体暴露在整个实验环境中,会带来极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整个实验室需要停止使用并进行彻底的消杀处理以及更换新菌种重新生产实验等。
目前噬菌体的消杀方法主要有:1、消毒剂消杀;2、紫外线消杀; 3、高温高压消杀。消毒剂消杀法通常因为多种噬菌体对消毒剂的抵抗力比较强而无法达到有效的消杀,质粒中的噬菌体经紫外线消杀会出现基因突变的情况也无法采用紫外法进行噬菌体的去除。通常,高温消杀法是将污染噬菌体的物品通过高温高压进行消杀处理,但质粒作为转化的模板,通过高压灭菌锅进行一个高温高压消杀后,无法直接继续下游的实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去除生物样本中噬菌体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有效去除生物样本中的噬菌体,减少噬菌体污染对下游实验的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去除生物样本中噬菌体的方法,将生物样本进行热处理;所述热处理为:由室温升温至50-100℃并保持2min-24h,然后降温至4-16℃。
本发明中,热处理中的升温和降温处理可采用本领域熟知的方法,包括但不仅限于使用PCR仪、水浴锅或金属浴进行升温、降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963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