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气道盖滤气片自动封热工作站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995616.1 | 申请日: | 2022-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56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 发明(设计)人: | 黄致伟;黄玮文;刘泉森;梁炳灿;王平江;张顺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29C65/02 | 分类号: | B29C65/02;B29C65/78;B29C65/82;B07C5/36;B07C5/38;B29L31/3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气道盖滤气片 自动 工作站 | ||
本发明属于电池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气道盖滤气片自动封热工作站,包括工作台、载料装置、滤气片上料装置、焊接装置和输送装置,气道盖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滤气片的滤气孔;载料装置,可移动设置在工作台上,用于装载固定气道盖,包括用于装载气道盖的载料盘、设置在载料盘上夹紧固定气道盖的夹紧机构和设置在载料盘上可与滤气孔连通的通气检测机构;滤气片上料装置,夹取滤气片以将其安装在载料盘上的气道盖上;焊接装置,设置在滤气片上料装置后方,将滤气片焊接在气道盖上;输送装置,将载料装置输送至相应的工位,本发明可实现滤气片的自动上料、装配、焊接及通气检测,全程由机械自动完成,有效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减少人工的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气道盖滤气片自动封热工作站。
背景技术
滤气片是蓄电池排气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为铅酸蓄电池排气、滤酸,滤气片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憎水性,疏水性、耐酸、耐碱性、阻燃及防酸雾作用,透气性可以维持蓄电池内部压强稳定。滤气片孔隙分布均匀,憎水性好,在安装在免维护蓄电池上,以防止电解液外溢对汽车及周边环境造成酸腐蚀。因此安装时要求焊接效果必须具有良好的排气性和牢固性。传统的做法是使用超声波焊接机对滤气片盖和排气盖进行焊接;排气盖内有一个可以放置滤气片的透气室与外界保证通气,焊接时,将滤气片放置在排气盖的透气室内,然后在透气室里面放置滤气片盖,最后使用超声波焊接机完成滤气片盖与透气室的焊接工作;目前采用人工作业,作业效率底下,且成本较高,且滤气片热封装的品质无法保证,另外超声波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超声波,因此对人体存在一定程度的危害,有待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电池气道盖滤气片自动封热工作站。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气道盖滤气片自动封热工作站,包括工作台、载料装置、滤气片上料装置、焊接装置和输送装置,所述气道盖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滤气片的滤气孔;
载料装置,可移动设置在工作台上,用于装载固定气道盖,包括用于装载气道盖的载料盘、设置在载料盘上夹紧固定气道盖的夹紧机构和设置在载料盘上可与滤气孔连通的通气检测机构,所述通气检测机构包括设置在气道盖侧边与滤气孔连通的通气孔、可移动设置在工作台上与通气孔连接的喷气嘴和设置在载料盘上连接并驱动喷气嘴移动的移动气缸;
滤气片上料装置,设置在工作台上,夹取滤气片以将其安装在载料盘上的气道盖上,包括设置在工作台上用于夹取滤气片的机械手;
焊接装置,设置在滤气片上料装置后方,将滤气片焊接在气道盖上;
输送装置,设置在工作台上,以将载料装置输送至相应的工位。
进一步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相对设置在载料盘两侧的两夹紧块和设置在载料盘上分别连接并驱动两夹紧块移动的两夹紧气缸。
进一步的,所述载料盘上设置有检测气道盖位置的位置传感器。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工作台上的气道盖上料装置,所述气道盖上料装置包括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立架、可上下移动设置在立架上的气道盖夹取机构、设置在立架上连接并驱动气道盖夹取机构上下移动的上下移动机构和设置在上下移动机构上驱动气道盖夹取机构翻转的翻转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设置上下移动机构上的翻转气缸、设置在翻转气缸前端用于安装气道盖夹取机构的安装板和设置在安装板与气道盖夹取机构之间的翻转件,翻转件包括可转动设置在安装板上的翻转齿轮、连接在翻转齿轮与气道盖夹取机构之间的齿轮板和可上下移动设置在翻转气缸上与齿轮配合的翻转齿条。
进一步的,所述机械手包括基座、设置在基座前端的安装座、设置在安装座上用于夹取滤气片的取料机构和设置安装座上位于取料机构一侧的视觉检测机构,所述取料机构包括十字分布在安装座上的四个负压夹取头和设置在安装座分别控制四个负压夹取头升降的四个升降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未经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956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