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消除稀油气泡的油站回油计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93935.9 | 申请日: | 2022-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822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史鑫;董玉贵;程千祥;方光强;石清鑫;高国栋;孙大伟;陈得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能神皖合肥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9/02 | 分类号: | B01D19/02;G01F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曲进华 |
地址: | 231555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除 油气 油站回油 计量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消除稀油气泡的油站回油计量装置,包括进油管、蜗壳、叶轮和泄油槽,进油管联通蜗壳;叶轮包括叶片、旋轴和设置在旋轴端部的转速槽,叶片包括扇叶和设置在扇叶上的吸附层,在正对转速槽位置设置转速计,通过转速计和转速槽计量叶轮的角速度;泄油槽包括泄油屉和与泄油屉固定设置的调节杆,调节杆与蜗壳可活动连接,通过调节杆调节泄油屉的角度。本发明通过具有吸附层的扇叶结构的叶轮对回油介质中的细小气泡进行吸附,并通过叶轮对落下的回油进行动能吸收以降低回油介质的速度,再通过泄油屉将回油导入液面,可有效降低回油冲击造成的细小气泡,并可通过叶轮的相对角速度,计算出回油的实际流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稀油气泡消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消除稀油气泡的油站回油计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火电行业中所使用的大型转机往往会采用稀油进行润滑,或是用稀油作为液压动力的介质,稀油站作为大型转机的附属设备已是标配,但稀油站常会因为油位过低,吸油管过浅,吸油、回油管路距离过近且没有采取隔离措施,又或者回油冲击等因素,造成大量的细小空气泡沫混杂于介质中,并通过泵送入到管路及设备中,会造成设备的润滑不良,加剧液压元件的磨损,并且油质中的气泡所含有的氧气会加速油质和元件的氧化,且油质中气泡经高压后破裂产生的压力冲击还会使油泵元件出现气蚀现象。
现有的对油站中介质进行消气的方法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油泵处设置排气阀,每次启动前提前排空一次,该方法需要人工手动提前对油泵进行排空,不仅操作繁琐,而且也无法对油箱内的油中的细小气泡进行清除;另一种方法是在回油处加设滤纸进行吸附,滤纸的吸附对细小气泡效果明显,但是会增加回油的阻力,可能会导致回油不畅,且通过滤纸的油仍会和油站液位面形成冲击,造成气泡再次出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可消除稀油气泡的油站回油计量装置。本发明的装置可在降低油质中蕴含气泡的同时,对回油流量进行精准的测量与计算,并最终得出较准确的回油流量。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消除稀油气泡的油站回油计量装置,包括:
进油管,所述进油管联通蜗壳;
所述蜗壳,所述蜗壳上开设泄油槽口和旋轴孔,所述泄油槽口设置在所述蜗壳下端部;
叶轮,所述叶轮包括叶片、旋轴和设置在所述旋轴端部的转速槽,所述叶片包括扇叶和设置在所述扇叶上的吸附层,在正对所述转速槽位置设置转速计,通过所述转速计和所述转速槽计量所述叶轮的角速度;
泄油槽,所述泄油槽包括泄油屉和与所述泄油屉固定设置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与所述蜗壳可活动连接,通过所述调节杆调节所述泄油屉的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附层包括无纺纤维层和滤纸层,所述滤纸层设置在所述扇叶和所述无纺纤维层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蜗壳上还开设有进油孔,所述进油管通过所述进油孔联通所述蜗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速槽设置为一周由深至浅的凹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轴穿过所述旋轴孔将所述叶轮安装到所述蜗壳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回油经所述进油管进入所述蜗壳后冲击所述叶轮,所述回油的动能转化为所述叶轮的角动能使得所述回油的速度降低后从所述泄油屉进入油箱。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叶轮的角速度计算回油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杆的伸出端开设使调节臂穿入的孔,角度指示器固定在所述调节杆上,通过转动所述调节臂并结合所述角度指示器确定所述泄油屉的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对所述泄油屉的所述角度的调节使得不同粘度的回油进入油箱液面的末速度保持在冲击临界速度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能神皖合肥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能神皖合肥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939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