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涡泵叶轮装配和间隙控制装置及装配和间隙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93065.5 | 申请日: | 2022-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249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代昌举;范礼;张广志;丁威威;施法佳;李后良;姜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杰锋汽车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62 | 分类号: | F04D29/62;F04D29/00;B25B11/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巧婵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芜湖市鸠江***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涡 叶轮 装配 间隙 控制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旋涡泵技术领域的旋涡泵叶轮装配和间隙控制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旋涡泵叶轮装配和间隙控制方法。所述的旋涡泵叶轮装配和间隙控制装置的叶轮压头(13)下端面中心位置设置内侧平台Ⅰ(20),叶轮压头(13)下端面外圈位置设置外侧平台Ⅱ(21),内侧平台Ⅰ(20)和外侧平台Ⅱ(21)之间存在叶轮压头高度差H1,支撑座(14)下部设置支撑座内孔(17),支撑座内孔(17)内设置垫块(15),垫块(15)下方设置调节块(16)。本发明的旋涡泵叶轮装配和间隙控制装置及旋涡泵叶轮装配和间隙控制方法,提高间隙控制精度,方便精准实现叶轮装配,避免轴承承受轴向力,提高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旋涡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旋涡泵叶轮装配和间隙控制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旋涡泵叶轮装配和间隙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旋涡泵是一种依靠叶轮旋转运输介质的机械装置,为保证叶轮正常旋转而不摩擦壳体,叶轮与壳体之间需要保证足够的间隙;而为了防止介质泄露以提高传输效率,叶轮与壳体之间的间隙应该尽可能小;另外,为了保证流量的一致性,间隙的公差需要尽可能小。现有技术中的旋涡泵,由于压装叶轮一般为最后一步工序,此时轴承已经安装在轴和壳体上,由于设计公差和装配公差的存在,导致轴端和壳体端面高度差并非固定值,一般支撑工装无法同时支撑壳体和轴端,导致叶轮和壳体之间间隙误差过大,所以在压装力的作用下,轴承均会承受轴向力(支撑壳体时,轴承内圈随轴移动而产生轴向力;支撑轴端时,轴承外圈随壳体移动而产生轴向力),特别是对于深沟球轴承,会导致轴承受损,轻则会增加产品的振动和噪音,重则影响产品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针对叶轮装配间隙控制不良的问题,通过装配方式和尺寸链计算相结合,减少尺寸链,降低间隙公差值,提高间隙控制精度,方便精准实现叶轮装配,并且在装配过程中精准控制间隙公差,避免轴承承受轴向力,提高产品性能的旋涡泵叶轮装配和间隙控制装置。
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为一种旋涡泵叶轮装配和间隙控制装置,包括叶轮压头13、支撑座14、垫块15、调节块16、长螺杆19,叶轮压头13下端面中心位置设置内侧平台Ⅰ20,叶轮压头13下端面外圈位置设置外侧平台Ⅱ21,内侧平台Ⅰ20和外侧平台Ⅱ21之间存在叶轮压头高度差H1,支撑座14下部设置支撑座内孔17,支撑座内孔17内设置垫块15,垫块15下方设置调节块16,垫块15下表面为斜坡面结构,调节块16上表面为斜坡面结构,安装在支撑座14上的长螺杆19拧装到调节块16螺纹孔内。
所述的支撑座14上设置与支撑座底部端面22平行的支撑座横孔18,支撑座横孔18连通支撑座内孔17。
所述的长螺杆19穿过支撑座横孔18延伸到支撑座内孔17内,长螺杆19同时活动连接在支撑座横孔18外部的支撑座连接位23,长螺杆19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支撑座连接位23旋转而不能横向移动的结构。
所述的旋涡泵包括泵体4、盖板1、叶轮3,电机7,电机7包括电机转子轴6,盖板1与泵体4一端连接,电机7与泵体4另一端连接,盖板1和泵体4之间形成介质腔2,叶轮3安装在电机转子轴6上且位于介质腔2内。
所述的叶轮3和泵体4之间形成轴向间隙A1和轴向间隙A2,叶轮3和盖板1之间形成轴向间隙B1和轴向间隙B2。
所述的泵体4包括泵体高度差H2和泵体高度差H3,盖板1包括盖板高度差H6和盖板高度差H7。
所述的旋涡泵叶轮装配和间隙控制装置装配叶轮时,调节块16位于支撑座内孔17内,垫块15支撑在调节块16上,电机转子轴6下端面位于垫块15上方位置,施力在叶轮压头13上时,叶轮压头13的内侧平台Ⅰ20接触叶轮3且外侧平台Ⅱ21接触泵体4上端面后停止移动,完成叶轮3的装配。
所述的旋涡泵叶轮装配和间隙控制装置装配叶轮时,支撑座14的支撑座内侧底面24和电机转子轴6下端面之间存在间隙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杰锋汽车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杰锋汽车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930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