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近、远场涡流的缺陷埋深多参数辨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992904.1 | 申请日: | 2022-08-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01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 发明(设计)人: | 黄海鸿;任勇;程宗辉;南建;张志强;刘志峰;柯庆镝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国营芜湖机械厂 |
| 主分类号: | G01N27/904 | 分类号: | G01N27/904;G01N27/90;G06K9/00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陆丽莉;何梅生 |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涡流 缺陷 埋深多 参数 辨识 方法 | ||
1.一种基于近、远场涡流的缺陷埋深多参数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涡流检测仪的设计:
所述涡流检测仪包括:接收线圈(1)、近场涡流激励线圈(2)、屏蔽层(3)、远场涡流激励线圈(4);在所述接收线圈(1)的外侧设置有所述近场涡流激励线圈(2),在所述近场涡流激励线圈(2)的外侧设置有屏蔽层(3),在所述屏蔽层(3)的外侧放置远场涡流激励线圈(4);
S2、制备标准试样并采集涡流信号:
预置编号分别为1、2、…、m的M个试样,并在对应编号的试样上分别制备深度为H1、H2、…、HM的缺陷,使得一个试样对应一种缺陷,从而得到M个不同深度缺陷的标准试样,且H1<H2<…<HM;
利用所述涡流检测仪按照相同的提离高度且垂直于所述标准试样的检测面的角度,分别对M个标准试样进行检测,从而得到M个标准试样的检测信号;
S3、信号处理:
利用EMD方法分别对第m个检测信号进行分解,得到若干个内涵模态分量,再从若干个内涵模态分量选出能量比率累计较大的多阶内涵模态分量;m=1,2,…,M;
利用PCA方法统计所述多阶内涵模态分量与第m个检测信号之间的贡献累计率,并选取贡献累积率大于所设定的阈值的两个内涵模态分量,从而将两个内涵模态分量中频率较大的内涵模态分量定义为第m个检测信号的近场涡流检测分量IMFx,m,频率较小的内涵模态分量定义为第m个检测信号的远场涡流检测分量IMFy,m;
S4、提取边际谱的谱质心特征并反演缺陷深度:
分别对所述近场涡流检测分量IMFx,m和远场涡流检测分量IMFy,m进行Hilbert变换,相应得到近场Hilbert谱和远场Hilbert谱;
分别对所述近场Hilbert谱和远场Hilbert谱在时间上进行积分,相应得到近场Hilbert边际谱和远场Hilbert边际谱;
分别提取所述近场Hilbert边际谱和远场Hilbert边际谱的谱质心特征,从而根据所述近场Hilbert边际谱和远场Hilbert边际谱的谱质心特征分别反演出第m个标准试样的近场缺陷检测深度x1,m和远场缺陷检测深度x2,m;
S5、确定第m个标准试样的缺陷深度Hm与近场检测深度x1,m、远场检测深度x2,m之间的关系:
若x1,m=Hm,则表示第m个标准试样的缺陷深度Hm即为所对应的近场缺陷检测深度x1,m,且满足1≤m≤M1;
若x2,m=Hm,则表示第m个标准试样的缺陷深度Hm即为所对应的远场缺陷检测深度x2,m;且满足M2≤m≤M;
否则,利用线性方程构建第m个标准试样的缺陷深度Hm与所对应的近场缺陷检测深度x1,m和远场缺陷检测深度x2,m之间函数关系,即Ax1,m+Bx2,m=Hm;且满足M1<m<M2,其中,1<M1<M2<M;M1和M2表示两个深度阈值;
S6、提取近场涡流检测分量IMFx,m的阻抗特征Z,并确定阻抗阈值和
当m∈[1,M1]时,近场涡流检测分量IMFx,m的阻抗Z满足
当m∈(M1,M2)时,近场涡流检测分量IMFx,m的阻抗Z满足
当m∈[M2,M]时,近场涡流检测分量IMFx,m的阻抗Z满足
S7、提取远场涡流检测分量IMFy,m的相位差特征并确定相位阈值和
当m∈[1,M1]时,远场涡流检测分量IMFy,m的相位差满足
当m∈(M1,M2)时,远场涡流检测分量IMFy,m的相位差满足
当m∈[M2,M]时,远场涡流检测分量IMFy,m的相位差满足
S8、根据S5-S7建立决策树,从而依据决策树对被检试样的缺陷深度进行定量识别:
利用所述涡流检测仪对被检试样进行检测并按照步骤S3的过程进行信号处理,得到被检试样的近场涡流检测分量和远场涡流检测分量,提取被检试样的近场涡流检测分量的阻抗特征和远场涡流检测分量的相位差特征,并输入所述决策树后,得到被检试样的缺陷深度识别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国营芜湖机械厂,未经合肥工业大学;国营芜湖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9290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提高电芯极片初始容量的方法及电芯极片
- 下一篇:一种贴片式电感器的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