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适应接收变迹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981820.8 | 申请日: | 2022-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634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黄勇;胡杨;吴宇鹏;曾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东百胜(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20 | 分类号: | G06T7/20;G06T5/50;G06T7/579;A61B8/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吴韵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4 | 代理人: | 王莉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适应 接收 系统 方法 | ||
1.一种自适应接收变迹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自适应接收变迹系统包括:前端、信号处理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图像融合显示模块及操作系统模块;该前端在该操作系统模块控制下完成特定频率发射,并接收回波信号进行AD转换及波束合成,并输出RF信号给该信号处理模块,该信号处理模块对该RF信号进行B信号处理,形成B图像,传输给该图像处理模块进行4D扫描形成该B图像的4维图像,该信号处理模块对该RF信号进行C信号处理,形成C图像,该信号处理模块对该RF信号进行PW/CW信号处理,形成PW图像和CW图像,该B图像及该C图像通过该操作系统模块控制最终在图像融合显示模块中融合后显示,实现B+C组合,该B图像及PW/CW图像通过该操作系统模块控制最终融合显示,实现B+PW/CW组合;
其中,AD转换为模数转换,RF信号为射频信号,B信号处理是指将RF信号转化为人眼可识别的亮度信号,形成的B图像为二维灰阶图像,C信号处理是指做彩色多普勒处理,形成的C图像为彩色多普勒图像,PW/CW信号处理分别为脉冲波多普勒处理和连续波多普勒处理,得到的PW图像为脉冲波多普勒图像,CW图像为连续波多普勒图像;
该前端进行波束合成中进行变迹处理,其中,当前需要的孔径实际所在存储的变迹曲线的位置通过起点start和步长Len_i获得,步骤为:提前把每个深度的起点start和步长Len_i预计算好,每个位置获得对应的起点start、步长Len_i和孔径值Aper,非孔径复合模式时,通道数k从1到N_CHN循环,N_CHN是系统最大物理通道数,并使k=k-N_CHN/2+Aper/2;孔径复合模式时,使Len_i=Len_i/2,通道数k从1到N_CHN*2循环,并使k=k-N_CHN+Aper;处理完通道数k进行每个点的查表位置输出:Index=start+k*Len_i,若Index小于1,则指定Index=0,最后按Index查表获得变迹曲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接收变迹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变迹处理通过汉宁窗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接收变迹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变迹处理通过代码完成,该代码如下:
a=4096*hanning(8192);
win=16;
b=round(0.5:1:win-0.5)/N_CHN*8192;
out=a(b);
其中,a为存储的变迹曲线,为8192点精度,量化后取值为4096,win为当前需要的孔径,N_CHN是系统最大物理通道数,b是通过计算获得的当前需要的孔径实际所在存储的该变迹曲线的位置,round为一个四舍五入函数,out为查表输出。
4.一种自适应接收变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自适应接收变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提前预计好每个深度的起点start和步长Len_i;
S2:获得当前深度的起点start、步长Len_i及孔径值Aper;
S3:判断是否为孔径复合模式,若是,则进行步骤S4,若否则进行步骤S5;
S4:使Len_i=Len_i/2,通道数k从1到N_CHN*2循环,并使k=k-N_CHN+Aper,跳至步骤S6;
S5:通道数k从1到N_CHN循环,并使k=k-N_CHN/2+Aper/2;
S6:查表输出当前需要的孔径实际所在存储的变迹曲线的位置:Index= start+k*Len_i;
S7:判断实际查表Index长度是否大于存储表长table_Len,若是,则进行步骤S8,若否,则跳至步骤S9;
S8:使Index=2*table_Len-Index,执行S9;
S9:判断Index是否小于1,若是,则进行步骤S10,若否,则跳至步骤S11;
S10:使Index=0,执行步骤S11;
S11:按Index查表获得变迹曲线;
S12:计算完成并存储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接收变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1之后,按照查表获得的变迹曲线计算孔径补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东百胜(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万东百胜(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8182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充电桩生产用板材折弯装置
- 下一篇:卷绕方法及卷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