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CB板的钻孔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80474.1 | 申请日: | 2022-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297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钟根带;黎钦源;杨舒;黄观源;万珍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广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3/00 | 分类号: | H05K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薛学娜 |
地址: | 51073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cb 钻孔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PCB板的钻孔方法,包括:S11、用刃长尺寸超过导通孔的深度尺寸的钻刀在PCB板上钻削出盲孔,盲孔的深度为h,h<H且H-h<0.5mm;S12、钻刀回刀至盲孔的外部;S13、钻刀将盲孔钻通,以形成导通孔。通过先在PCB板上钻削出盲孔,然后回刀至盲孔外部,以排出孔内的碎屑。下一步钻穿盲孔时,由于钻削深度不足0.5mm,钻削时产生的碎屑很少,以减小钻刀在钻穿时受到的扭矩,避免钻刀断刀,进而提高钻刀的使用寿命,节省加工成本。同时,钻刀直接从PCB板的顶面钻削至底面,避免了两次钻孔出现的重合处偏移问题,钻孔质量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路板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CB板的钻孔方法。
背景技术
PCB(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板又称印刷线路板,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载体。PCB板可分为单面板、双面板以及多层板。多层板由多个基板压合而成,以增大整个PCB板的布线面积,满足图形设计需要。同时,多层板的整体厚度也相应增加。参照图1所示,PCB板1上开设有导通孔10,导通孔10为通孔,PCB板1上的各层电路可通过导通孔10进行导通。因此,在PCB板1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在PCB板1上通过钻孔工艺加工出导通孔10。对于厚度较厚的PCB板1,由于导通孔10的直径尺寸较小,尤其是对于厚径比t∶d超过20∶1时,导通孔10的加工难度较大。现有技术中,对于高厚径比的导通孔10加工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其中一种为正反钻孔法,即使用长度尺寸不超过孔深尺寸的钻刀分别从PCB板1的相对两侧面进行钻孔,最终获得导通孔10。该加工方法的弊端是:钻孔过程中,需要对PCB板1进行翻面,并对齐孔位,使两次钻孔位置尽量同轴。因此,该加工方法装夹难度大,且两次钻孔的重合处存在偏移问题,导致孔径超标,进而影响后续加工。另一种钻孔方法为:利用长度尺寸超过孔深尺寸的钻刀直接对PCB板1的一侧面进行钻孔。该方法不用翻面,因此不会造成孔径超标的问题。但是,由于钻刀结构较为细长,以及钻孔时不断产生碎屑,碎屑与孔壁之间产生摩擦,因此钻刀受到的扭矩较大,容易断刀。尤其是钻刀钻穿导通孔10的时候,钻刀受到的扭矩最大,同时轴向压力突然降低,进而导致钻刀受力不平衡而断刀,造成加工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PCB板的钻孔方法,其钻孔质量好,加工成本低。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的一种PCB板的钻孔方法,用于加工PCB板上的导通孔,所述导通孔贯穿所述PCB板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导通孔的深度为H,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1、用刃长尺寸超过所述导通孔的深度尺寸的钻刀在所述PCB板上钻削出盲孔,所述盲孔的深度为h,h<H且H-h<0.5mm;
S12、所述钻刀回刀至所述盲孔的外部,并排出孔内碎屑;
S13、所述钻刀将所述盲孔钻通,以形成所述导通孔。
进一步的,步骤S1中,所述导通孔的深度H与所述盲孔的深度h之间的差值为0.2~0.3mm。
进一步的,步骤S1中,所述钻刀分多步钻削所述盲孔,每一步钻孔中,所述钻刀钻削设定深度后均回刀至所述盲孔的外部,并排出孔内碎屑。
进一步的,每一步钻孔时,所述钻刀对所述PCB板的钻削深度小于2mm。
进一步的,所述钻刀钻削所述PCB板时的钻削速度为V1,所述钻刀的回刀速度为V2,V2>V1。
进一步的,相邻两次对所述PCB板的钻削中,所述钻刀回刀后下刀至靠近前一次钻削终点的位置停止下刀,所述钻刀与前一次所述钻削终点的间距为0.05~0.1mm,然后再启动所述钻刀钻削。
进一步的,所述钻刀下刀至靠近前一次所述钻削终点的位置的下刀速度为V3,V3>V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广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广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804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