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控温的鱼类麻醉状态保持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979669.4 | 申请日: | 2022-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76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 发明(设计)人: | 徐鹏;邓雅程;柯巧珍;王家迎;曾俊嘉;濮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A01K63/06;A61D7/00 |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 地址: | 361005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控 鱼类 麻醉 状态 保持 装置 | ||
一种可控温的鱼类麻醉状态保持装置,属于生物测量技术领域。包括:外水箱、内水箱、水泵、水管、加热棒、制冷机、温控仪、温度传感器。内水箱置于外水箱中,外水箱环绕内水箱以对内水箱进行水浴控温;内水箱中的水泵和水管可将含麻醉剂的灌注到鱼嘴以长时间保持被测鱼处于麻醉状态;温控仪和温度传感器控制加热棒和制冷机的启停以对外水箱的水体进行加热或制冷,进而以水浴的方式对内水箱进行控温。将多种设备的功能集合到一个装置,该装置既能控温,又能长时间保持鱼类处于麻醉状态,简化操作流程,提高便携性,本采用水浴的方式进行控温,可使控温的过程更加均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可控温的鱼类麻醉状态保持装置。
背景技术
鱼类除了在渔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还可作为模式物种进行生物学研究,例如斑马鱼和清鳉,因此鱼类的生物学研究对社会生产和基础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在鱼类的生理学研究中,常常需要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量其心率特征,测量鱼类心率时,需要长时间在不同温度下保持被测鱼处于麻醉状态。但实现该功能的装置和方法目前国内尚无报道,而国外的研究报道中采用的一般方法是:水族箱(或其他容器)用来放置鱼,水浴锅用来控制水温,然后用泵将水浴锅中含麻醉剂的水抽到水族箱内,水泵的水流一部分用于灌注鱼嘴,水族箱的水再流回水浴锅,如此循环以达到长时间在不同温度下保持被测鱼处于麻醉状态。这些方法虽然能达到目的,但具有如下缺点:1)需要采用多种设备,过程较为繁琐,便携性差;2)控温方式为:将水浴锅中的水抽取到水族箱内,该控温方式不够均匀,并且在抽取的过程中水体易于外界环境进行热量交换,波动较大,可控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可长时间保持鱼类处于麻醉状态,以及通过水浴的方式进行更均匀地控温的一种可控温的鱼类麻醉状态保持装置。本发明能够通过水浴的方式均匀控温,并且能够通过鱼嘴灌注水流的方式长时间保持鱼类处于麻醉状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控温的鱼类麻醉状态保持装置,其中包括:机箱、内水箱、外水箱、固定槽、增氧泵、气管、气石、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水泵、第一水管、第二水管、第三水管、加热棒、制冷机、第一温度传感器、温控仪、第二温度传感器、温度数据记录仪;
机箱放置增氧泵、制冷机、温控仪、温度数据记录仪;外水箱放置第二水泵、第二水管、第三水泵、第三水管、加热棒、第一温度传感器;内水箱放置固定槽、气石、第一水泵、第一水管、第二温度传感器;内水箱固定于外水箱内;
气石通过气管连于增氧泵;第一水管连于第一水泵;第二水管连于第二水泵;第三水管连于第三水泵;第一温度传感器接入温控仪;加热棒和制冷机连于温控仪;第二温度传感器接入温度数据记录仪。
外水箱用于对内水箱进行水浴控温;固定槽用于固定鱼体;增氧泵用于给内水箱的水体充氧;第一水泵和第一水管用于将水灌注到鱼嘴;第二水泵和第二水管用于混匀外水箱的水体;第三水泵和第三水管用于混匀外水箱的水体;加热棒用于加热外水箱的水体;制冷机用于冷却外水箱的水体;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外水箱的水体温度;温控仪和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控制加热棒和制冷机的启停;温度数据记录仪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和记录内水箱的水体温度。
所述机箱的材质采用耐腐蚀的硬质材料。
所述内水箱的材质采用具有导热性好的材质,比如:铜、不锈钢等;良好的导热性能够更高效地对内水箱的水体进行控温。
所述外水箱包被保温材料,保温材料可减少水箱与环境的热量交换,降低环境温度对水箱的影响。所述保温材料可采用隔热棉。
所述外水箱环绕内水箱,外水箱与内水箱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形似“回”字,通过对上述外水箱的水体进行加热或制冷,进而以水浴的方式对内水箱的水体进行控温,能够实现更均匀地控温。
所述固定槽的大小可以调节,以适用于不同规格的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796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