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车道车联网红绿灯道路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79630.2 | 申请日: | 2022-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79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胡晓松;彭景辉;李佳承;赵楠;韩杰;李亚鹏;龙豪;肖文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W20/00 | 分类号: | B60W20/00;B60W20/10;B60W40/105;B60W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廖曦 |
地址: | 40004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道 联网 红绿灯 道路 混合 动力 汽车 能量 管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车道车联网红绿灯道路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方法,属于新能源汽车领域。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S1:根据红绿灯配时信息和周围车辆信息规划在不同车道的目标车速;S2:确定目标函数和约束,使用MPC跟踪求得行驶车道和速度;S3:根据车辆的参数,建立车辆的纵向动力学模型和车辆传动系统各部件模型;S4:根据车辆行驶速度,结合纵向动力学模型,计算车辆的需求转矩、需求功率;S5:确定目标函数,在保证约束有效条件下,使用ECMS计算最佳功率分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领域,涉及一种多车道车联网红绿灯道路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相较于传统燃油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具有动力性好,污染排放低的优点,在电池充电技术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阶段,常规混合动力车是现阶段汽车行业发展的重点对象。合理的能量管理方法对整车动力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与燃油汽车相比,混合动力汽车可有效提高发动机工作效率,且减少发动机怠速时间,提高发动机工作寿命,改善离合器工作状态。然而,现有的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方法,较多专注于系统的工作效率,而忽略各部件物理状态对其工作效率的影响。其中各部件的热状态对其工作性能具有决定性作用,如电池包的温度过高会限制其最大输出电流甚至造成安全隐患;电机温度过高会直接影响其输出扭矩,导致电机工作性能下降,造成动力性不足的问题。如何在保证动力系统各部件稳定工作的同时,提高车辆燃油经济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复杂的技术挑战。现有研究大多集中于电池包热管理,而对作为主要驱动部件的电机热状态研究较少。
由于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方法中变量多,控制复杂,导致求解过程缓慢,优化效率和优化结果无法同时达到理想状态。考虑多部件热状态控制无疑会带来更加复杂的计算过程,因此,设计一种兼顾计算效率与优化性能同时考虑电机热状态的能量管理方法具有重要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车道车联网红绿灯道路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方法,实现在多车道红绿灯道路选取最优通行车道,实现车辆以更高的通行速度行驶,并具有更好的燃油经济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车道车联网红绿灯道路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红绿灯配时信息和周围车辆信息规划在不同车道的目标车速Vtarget(k);
S2:确定目标函数和约束,使用模型预测控制MPC跟踪Vtarget(k)求得行驶车道L(k)和速度v(k);
S3:根据车辆的参数,建立车辆的纵向动力学模型和车辆传动系统各部件模型;
S4:根据车辆行驶速度,结合纵向动力学模型,计算车辆的需求转矩Tdem(k)、需求功率Pdem(k);
S5:确定目标函数,在保证约束有效条件下,使用等效消耗最小化策略ECMS计算最佳功率分配。
可选的,所述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根据信号灯配时规划车辆通行红绿灯不停车的速度Vsignal(k),使车辆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不停车通过红绿灯;
S12:获取车联网通信范围内其他车辆的位置、速度、加速度信息,确定不同车道的车辆安全车速Vsafe(k);
S13:比较每条车道的Vsignal(k),Vsafe(k)和道路最大限速vmax,选取其中最小的作为车辆每条车道的目标速度Vtarget(k)。
可选的,所述S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796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污染土壤阴燃修复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控温的鱼类麻醉状态保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