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量泵的恒压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975322.2 | 申请日: | 2022-08-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63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王文宇;王红民;李永星;霍东东;刘晨晖;肖仕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5B13/06 | 分类号: | F15B13/06;F15B11/16;F15B13/16 |
| 代理公司: | 长沙七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4 | 代理人: | 李杰强;周晓艳 |
| 地址: | 410100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量 控制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变量泵的恒压控制系统,包括反馈控制阀组以及多路阀组;反馈控制阀组包括液控单向阀;多路阀组包括三位六通换向阀;本发明中,通过操作换向阀处于中位,能够将变量泵的状态切换为低压待机模式,降低能耗,而操作换向阀处于上位或下位时,能够将变量泵的状态切换为恒压控制模式,从而提高响应速度,即省去负载响应时间,本发明通过将不带负载反馈的三位六通换向阀应用至本系统中实现恒压控制,降低了系统的建设成本,还可同时实现低压小排量待机以及恒压模式工作。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变量泵的恒压控制方法,本发明的方法通过操作换向阀在中位、上位以及下位之间切换,能够切换变量泵的工作模式以及切换执行机构的输出方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泵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量泵的恒压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液压驱动的机械设备中,其液压回路中至少包括一个液压泵和一个多路阀,其中,液压泵提供驱动机械设备的压力油,多路阀位于液压泵和执行机构之间,用来控制液压油的流量大小和流动方向,从而实现对执行机构的运动方向和速度的控制,根据液压系统中采用的变量泵排量是否改变,液压系统又分为定量泵系统和变量泵系统,变量泵系统由于能够更好地适应负载需求,节能效果更好被广泛利用,而多路阀根据是否具有负载反馈,分为有负载敏感多路阀和不带负载反馈的多路阀,两种类型的多路阀在不用的使用场景下都有各自的应用。
根据变量泵的控制策略,变量泵系统有恒压控制方式和负载敏感控制方式;1、恒压控制具有响应快速、稳定性高的优势,负载敏感控制方式具有效率高、功率损失很小、能耗低的优势,在执行机构与控制阀距离较远时,恒压控制响应快速、稳定性高的优势突出,同时还可以避免由于操作者等待时间较长使其误以系统故障的误判;2、在定量泵系统中,多路阀多采用开中六通型多路阀,其具有结构紧凑、操作方便等优势,但其不具备负载反馈功能,在节能上是个缺陷,而如果全部采用具有负载敏感控制功能的四通多路阀,又丧失了六通多路阀的优势,成本也大为增加。
因此,目前变量泵控制系统中,多采用负载敏感阀(即四通多路阀),成本较高,在采用不带负载反馈的多路阀(即开中六通型多路阀)时,一般用梭阀采集工作油路压力,或者在六通多路阀上增加负载反馈装置等结构,结构复杂操作不便。
综上所述,急需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变量泵的恒压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以实现将不带负载反馈的多路阀用于变量泵结构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量泵的恒压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以实现将不带负载反馈的多路阀用于变量泵结构中,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变量泵的恒压控制系统,包括反馈控制阀组以及多路阀组;
反馈控制阀组包括液控单向阀;液控单向阀的进油口与变量泵的出油口连通,液控单向阀的出油口与变量泵的变量机构连通;多路阀组包括三位六通换向阀;三位六通换向阀包括A口、B口、P口以及中心油路;A口以及B口分别与执行机构连通;P口与变量泵的出油口连通;中心油路的进油口与变量泵的出油口连通,中心油路的出油口与液控单向阀的控制腔连通。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反馈控制阀组还包括第一溢流阀;第一溢流阀的进油口与液控单向阀的出油口连通,第一溢流阀的出油口与油箱连通。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反馈控制阀组还包括第一阻尼;第一阻尼设置在液控单向阀的进油口与变量泵的出油口之间。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反馈控制阀组还包括第二阻尼;液控单向阀的出油口与油箱连通,第二阻尼设置在液控单向阀的出油口与油箱之间。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反馈控制阀组还包括第三阻尼;液控单向阀的控制腔与油箱连通,且第三阻尼设置在液控单向阀的控制腔与油箱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753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