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信线缆连接头及通信线缆连接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74887.9 | 申请日: | 2022-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43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张荣兴;孙继伟;甘自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森伯格(上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林志豪 |
地址: | 201700 上海市青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线缆 接头 连接 组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信线缆连接头及通信线缆连接组件,涉及到通信领域,适于将通信线缆的端部安装于通信插头,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中间壳体,第一壳体用于安装通信插头,第二壳体用于安装通信线缆,中间壳体用于连接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通信线缆连接头还具有贯通第一壳体、中间壳体以及第二壳体的容线空间,中间壳体沿容线空间的长度延伸方向叠层设有若干个层结构,中间壳体能够沿着容线空间的长度延伸方向伸缩,以双向调整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距离。本发明中通信线缆连接头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距离可调,能够在安装过程中实现长度的双向补偿,满足更多的安装要求,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通信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通信线缆连接头及通信线缆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光纤连接插头是通信领域中常用的连接器,通过光纤连接插头能够将光缆固定连接于光纤插座,实现光纤插座与光纤连接插头之间的稳定连接。
在通过光纤连接插头将光纤连接于连接盒时,在安装及使用过程中非常容易将光纤头端扯断,不仅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且影响连接的稳定性。
例如申请号为201710600264.4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插头固定组件、插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其通过在插头连接器的壳体中设置弹簧实现补偿。在该现有技术中,其弹簧仅仅能够进行单方向的补偿,也就是只能够缩短前壳体与后壳体之间的距离,其并不能够适应需要增加前壳体和后壳体之间距离的场景,使用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该现有技术中,在单独的壳体中设置弹簧,还需要设置弹簧限位结构,组件多且复杂,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通信线缆连接头及通信线缆连接组件,通信线缆连接头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距离可调,能够在安装过程中实现长度的双向补偿,满足更多的安装要求,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线缆连接头,适于将通信线缆的端部安装于通信插头,包括:
第一壳体,用于安装所述通信插头;
第二壳体,用于安装所述通信线缆;
中间壳体,所述中间壳体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并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其中,所述中间壳体包括第一中间壳体和第二中间壳体,所述第一中间壳体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中间壳体,所述中间壳体沿所述容线空间的长度延伸方向叠层设有若干个层结构,使得所述中间壳体能够沿着所述容线空间的长度延伸方向伸缩,以双向调整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距离;
所述通信线缆连接头还具有贯通所述第一壳体、所述中间壳体以及所述第二壳体的容线空间。
作为优选,相邻的所述层结构之间通过连接筋连接,至少一部分相邻的所述层结构之间的距离可双向调整,沿着所述容线空间的长度延伸方向,相邻的所述连接筋错位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中间壳体的侧壁具有若干与所述容线空间连通的通孔,相邻的所述通孔之间的分隔壁相互连接形成所述层结构。
作为优选,沿所述容线空间的长度延伸方向,所述中间壳体的若干个所述层结构依次首尾连接形成波纹状。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基壳和基盖,所述基壳与所述中间壳体连接,所述基盖设于所述基壳的外侧,所述基盖与所述基壳之间围绕形成卡接腔,用于卡接所述通信插头。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基壳和/或所述基盖具有延伸进入所述卡接腔的卡接凸起,所述卡接凸起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侧壁具有第一防转槽,所述通信插头的头部设有第一防转凸起,所述通信插头的头部安装于所述卡槽内并与所述卡接凸起卡接,所述第一防转凸起可安装于所述第一防转槽内。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基盖的两侧壁上分别具有卡钩,所述基壳的两侧具有卡接槽,所述卡钩卡接于所述卡接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森伯格(上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罗森伯格(上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748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