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容积储氢气瓶铝合金内胆冲压方法及拉深模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72644.1 | 申请日: | 2022-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82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洪;冯存江;夷豪;龚清波;何秦岭;何佳超;唐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37/16;B21D22/20;B21D51/24;B23P1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刘小彬 |
地址: | 611430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容积 氢气 铝合金 内胆 冲压 方法 拉深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容积储氢气瓶铝合金内胆冲压方法及拉深模,解决现有技术采用铝管强旋减薄加工大容积储氢气瓶铝合金内胆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冲压方法为将铝锭加热冲压成杯状体粗胚料,再对杯状体粗胚料进行冷拉深以减薄加长至铝合金内胆。拉深模包括凸模和减薄模。本发明设计科学合理,通过铝锭热冲压,然后进行车削,最后通过冷拉深成型即可,是一种无需强旋减薄就能生产储氢气瓶铝合金内胆的储氢气瓶铝合金内胆加工方法;相对强旋减薄加工方法其加工效率更高,产品表面光洁度好,表面可达到镜面效果,其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采用铝管强旋减薄加工大容积储氢气瓶铝合金内胆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压力容器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容积储氢气瓶铝合金内胆冲压方法及拉深模。
背景技术
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它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利用其它能源制取的,而不像煤、石油、天然气可以直接开采。
氢能是公认的清洁能源,作为低碳和零碳能源正在脱颖而出。当今世界开发新能源迫在眉睫,原因是所用的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石油气均属不可再生资源,地球上存量有限,而人类生存又时刻离不开能源,所以必须寻找新的能源。随着化石燃料耗量的日益增加,其储量日益减少,终有一天这些资源、能源将要枯竭,这就迫切需要寻找一种不依赖化石燃料的储量丰富的新的含能体能源。氢正是这样的二次能源。氢位于元素周期表之首,原子序数为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超低温高压下为液态。作为一种理想的新的含能体能源,它具有以下特点:
1、重量最轻:标准状态下,密度为0.0899g/L,-252.5℃时,可成为液体,若将压力增大到数百个大气压,液氢可变为金属氢。
2、导热性最好:比大多数气体的导热系数高出10倍。
3、储量丰富:据估计它构成了宇宙质量的55%,它主要以化合物的形态贮存于水中,而水是地球上最广泛的物质。据推算,如把海水中的氢全部提取出来,它所产生的总热量比地球上所有化石燃料放出的热量还大9000倍。
4、回收利用:利用氢能源的汽车排出的废物只是水,所以可以再次分解氢,再次回收利用。
5、理想的发热值:除核燃料外氢的发热值是所有化石燃料、化工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为142351kJ/kg,是汽油发热值的3倍。
6、燃烧性能好:点燃快,与空气混合时有广泛的可燃范围,而且燃点高,燃烧速度快。
5、环保:与其他燃料相比氢燃烧时最清洁,除生成水和少量氮化氢外不会产生诸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铅化物和粉尘颗粒等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质,少量的氨气经过适当处理也不会污染环境,氢取代化石燃料能最大限度地减弱温室效应。
8、利用形式多:既可以通过燃烧产生热能,在热力发动机中产生机械功,又可以作为能源材料用于燃料电池,或转换成固态氢用作结构材料。
9、多种形态:以气态、液态或固态的金属氢化物出现,能适应贮运及各种应用环境的不同要求。
10、耗损少:可以取消远距离高压输电,代以远近距离管道输氢,安全性相对提高,能源无效损耗减小。
11、利用率高:氢取消了内燃机噪声源和能源污染隐患,利用率高。
12、运输方便:氢可以减轻燃料自重,可以增加运载工具有效载荷,这样可以降低运输成本从全程效益考虑社会总效益优于其他能源。
氢能源来源充足,是一种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在汽车行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铝合金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作为其承载工具,要做到耐高压、密封好、轻量化的特点。
大容积储氢气瓶铝合金内胆一般是采用铝管强旋减薄,现有这种采用铝管强旋减薄加工大容积储氢气瓶铝合金内胆的方法耗时长,生产效率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未经中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726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