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无线网络控制的汽车顶棚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970735.1 | 申请日: | 2022-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76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 发明(设计)人: | 王超;苗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中赢高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B60R16/023;B60R13/02;H04L67/125;G08C17/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开发***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无线网络 控制 汽车 顶棚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无线网络控制的汽车顶棚,包括顶棚、设置在车身内的主控制器、至少一个分控制器和设置于所述顶棚内的至少一个用电装置,所述主控制器通过无线网络与所述分控制器进行数据与信号传输,所述分控制器与至少一个所述用电装置电连接。本发明的主控制器通过无线网络控制各个分控制器和用电装置,主控制器不需要使用线束与各个分控制器连接,节省了线束的使用量,也降低了各个用电装置的安装和维修工时,减少了整个汽车顶棚系统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通过无线网络控制的汽车顶棚。
背景技术
汽车线束是汽车上的神经系统,几乎所有电器元件的供电和信号的传递,都需要布设线束实现,随着汽车上的电器元件越来越多,汽车线束的回路数和分支数量也逐步增加。
汽车顶棚是设置在车厢顶部的,与前、后窗框及支柱连接的盖板,起到遮风挡雨,隔热保温,以及降低车厢内噪音的作用。同时,汽车顶棚的形状设计能使汽车获得最好的视觉感和最小的空气阻力。由于汽车顶棚的刚度对汽车碰撞时的作用不大,因此汽车顶棚上可以设置天窗,达到通风换气的作用。另外,汽车顶棚还设置其他用电装置,并使用线束与车身主线束进行连接,以获得控制信号及电源。
汽车顶棚内部的线束,需要从车身主线束引出分支,经过前、后窗框及支柱内的凹槽,然后才能跟汽车顶棚内的电器连接,线束分支较多,安装也较困难,不仅增加了线束的成本,同时也提高了汽车线束布线的复杂程度,增加了汽车装配和维修的难度,也使得汽车的成本居高不下。
因此,汽车电器技术领域急需一种减少汽车线束,安装和维修都十分方便,成本较低的汽车顶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无线网络控制的汽车顶棚的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主控制器通过无线网络控制各个分控制器和用电装置,主控制器不需要使用线束与各个分控制器连接,节省了线束的使用量,也降低了各个用电装置的安装和维修工时,减少了整个汽车顶棚系统的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过无线网络控制的汽车顶棚,包括顶棚、设置在车身内的主控制器、至少一个分控制器和设置于所述顶棚内的至少一个用电装置,所述主控制器通过无线网络与所述分控制器进行数据与信号传输,所述分控制器与至少一个所述用电装置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用电装置,包括车顶天窗模块、顶棚灯模块、后视镜显示模块、天线模块和音响模块中的一者或多者。
可选地,所述主控制器包括无线发射单元,所述分控制器包括无线接收单元,所述主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无线发射单元连接并通过无线网络发送控制信号,所述分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无线接收单元连接并接收所述控制信号。
可选地,所述主控制器包括无线接收单元,所述分控制器包括无线发射单元,所述分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无线发射单元连接并通过无线网络发送所述状态信息,所述主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无线接收单元连接并接收所述状态信息。
可选地,所述无线发射单元还包括加密模块,所述主控制器和所述分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加密模块与所述无线发射单元连接,所述加密模块将所述控制信号或所述状态信息加密;所述无线接收单元包括解密模块,所述主控制器和所述分控制器的输入端通过所述解密模块与所述无线接收单元连接,所述解密模块将接收到的所述控制信号或所述状态信息解密。
可选地,还包括钥匙,所述钥匙内设置无线发射单元,所述无线发射单元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所述分控制器。
可选地,当所述钥匙和所述主控制器同时通过无线网络发送控制信号时,所述分控制器以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信号为准。
可选地,还包括移动控制终端,所述移动控制终端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所述分控制器,所述分控制器通过无线网络将所述状态信息反馈给所述移动控制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中赢高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吉林省中赢高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707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