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物界面超组装食药同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965743.7 | 申请日: | 2022-08-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92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 发明(设计)人: | 孔彪;付文龙;谢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31/606 | 分类号: | A61K31/606;A61K47/69;A61P1/00;A23L33/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程宗德 |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界面 组装 同源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植物界面超组装食药同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首先将二甲基咪唑、乙酸锌和目标药物溶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混合溶液;然后将新鲜的活体植物置于模拟日光下,在混合溶液中孵育,冻干即得植物界面超组装食药同源材料,其中该植物界面超组装食药同源材料体内界面超组装的框架材料SAFs包裹了治疗或缓解结肠炎的目标药物。将该植物界面超组装食药同源材料应用在制备用于治疗或缓解结肠炎的食品或药品中时,对结肠炎起到了有效的治疗或缓解,效果良好,且优于目标药物直接给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界面超组装食药同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结肠炎(colitis)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结肠炎症性病变。可由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原虫等生物引起,亦可由变态反应及理化因子引起,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特异性炎性病变和非特异性炎性病变,前者指感染性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和伪膜性结肠炎等,后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及结肠Crohn病。主要临床表现腹泻、腹痛、黏液便及脓血便、里急后重、甚则大便秘结、数日内不能通大便,常伴有消瘦乏力等,多反复发作。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病程冗长,且有并发结肠癌的危险,因此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临床对于结肠炎主要应用柳氮磺胺吡啶、美沙拉嗪和奥沙拉嗪等氨基水杨酸类药物作为主要的治疗药物,对大部分轻、中度患者可收获较好的疗效,但对部分患者,特别是长期服药的患者存在易复发和副作用大等缺陷,且长期服药价格较高。因此,寻找廉价且副作用小的新疗法成为近年来医药学界的研究热点。目前结肠炎的一线治疗方法包括口服或直肠给予美莎拉嗪及前体药物柳氮磺吡啶和巴柳氮等,但具有严重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它们的应用。
药食两用植物是指既可食用又能作为中药材防病治病的植物。我国幅员广大,民族众多,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饮食文化和食疗经验。他们经常食用身边可随手拈来的野生或栽培的植物,以达到祛病强身之目的。但民间有很多食用植物,由于有关部门尚未对其进行科学、系统地研究,对其疗效和长期毒性尚未进行科学评价。近十几年来材料科技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功能材料的应用日益广泛,将功能材料在植物体内超组装合成,从而合成药食同源植物。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植物界面超组装食药同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植物界面超组装食药同源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将二甲基咪唑、乙酸锌和目标药物溶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混合溶液;步骤S2,将新鲜的活体植物置于模拟日光下,在混合溶液中孵育,冻干即得植物界面超组装食药同源材料,其中植物界面超组装食药同源材料体内界面超组装的框架材料SAFs包裹了治疗或缓解结肠炎的目标药物。
本发明提供的植物界面超组装食药同源材料的制备方法,还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目标药物为美沙拉嗪(5-ASA)。
本发明提供的植物界面超组装食药同源材料的制备方法,还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二甲基咪唑的浓度为1~300mmol/L,乙酸锌的浓度为1~300mmol/L,目标药物的浓度为1~2000μg/mL。
本发明提供的植物界面超组装食药同源材料的制备方法,还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在混合溶液中孵育的时间为5~40h。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植物界面超组装食药同源材料,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植物界面超组装食药同源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植物界面超组装食药同源材料在制备用于治疗或缓解结肠炎的食品或药品中的应用。
发明的作用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657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