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换热器芯体及包括其的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62129.5 | 申请日: | 2022-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83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陈玉爽;邹杨;薛静怡;朱海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8D9/00 | 分类号: | F28D9/00;F28F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何桥云;叶静莹 |
地址: | 2018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器 包括 印刷电路 板式 | ||
本发明公开了换热器芯体及包括其的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芯体包括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所述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之间形成第一工质通道,所述第一板片面对所述第二板片的下表面形成所述第一工质通道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板片面对所述第一板片的上表面形成所述第一工质通道的另一部分。本发明通过把工质通道的一部分设置在两块不同的板片上,再组合两块不同的板片得到工质通道,这样使工质通道的内部更容易清洗,减少了通道堵塞的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热器芯体,特别涉及适用于高粘度低流速流体的换热器芯体及包括其的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是利用扩散焊技术将多层微通道板片进行拼接而形成的紧凑型板式换热器,其核心换热部件是具有通道直径约1-2mm多孔结构特点的换热芯体,具有较高的紧凑度、耐高压、耐高温、耐腐蚀和极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已在化工、制冷空调、石油天然气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流体通道直径均较小(约1-2mm),无法避免通道堵塞的技术难题。这一问题对于熔盐工质更是难以克服,因为熔盐长期服役后可能携带有悬浮物,从而更容易造成微流道的堵塞。一方面,如此庞大数量的流体通道,导致熔盐单通道的流通速度会很低,而与此同时,为避免熔盐堵塞,流通面积还需再增大,这就使得本来很低的熔盐流速会变得更低,流速的降低导致熔盐传热系数减小、换热器传热性能力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对于高粘度流体,与传统工质相比,普朗特数较高,近壁面存在较薄的热粘性底层,在低流速下流体向管外传热过程本身就受到极大阻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换热器芯体通道容易造成堵塞的缺陷,提供一种便于清洗,通道堵塞率低,且传热性能更好,适用范围更广的换热器芯体。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换热器芯体,其包括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所述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之间形成第一工质通道,所述第一板片面对所述第二板片的下表面形成所述第一工质通道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板片面对所述第一板片的上表面形成所述第一工质通道的另一部分。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分别在第一板片的上表面和第二板片的下表面设置第一工质通道的一部分,第一工质通道在第一板片的上表面和第二板片的下表面之间形成,通过把第一工质通道的一部分设置在不同的板片上,再由两块不同的板片组合形成第一工质通道,这样组合形成第一工质通道,通过分开两个板片就可以对通道内壁进行有效的清理,使通道的清理更加的方便,减少了工质通道堵塞率。
较佳地,所述第一板片的上表面或所述第二板片的下表面通过蚀刻或者机械加工的方法形成所述第一工质通道的一部分,所述第一板片和所述第二板片通过扩散焊连接。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蚀刻或者机械加工的方法形成工质通道的一部分,能够满足在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上形成第一工质通道一部分的要求,且可以根据要求任意更改,成本更低。
较佳地,所述第一工质通道的截面形状为菱形、多边形、矩形、圆形、半椭圆形或者椭圆形。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把第一工质通道截面设置成不同的形状,能够满足不同的工作需求。
较佳地,所述第一工质通道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径向向内突出的环状凸起,且多个所述环状凸起沿着工质通道的延伸方向设置。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在第一工质通道的内壁上设置环状凸起,增强了流体的径向扰流,同时加大了流体对壁面的冲刷。
较佳地,所述换热器芯体还包括第三板片,所述第三板片设于所述第二板片的上方,所述第三板片和第二板片之间形成第二工质通道,所述第三板片面对所述第二板片的上表面形成所述第二工质通道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板片面对所述第三板片的下表面形成所述第二工质通道的另一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621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多孔石墨烯材料
- 下一篇:嵌入式光纤测温一体式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