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手操和信号反馈功能的船用高压气动电磁阀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60062.1 | 申请日: | 2022-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997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丁惊磊;蒋国华;闫念华;杨聪;陈祖瑞;陈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K1/00 | 分类号: | F16K1/00;F16K1/32;F16K27/02;F16K31/06;F16K31/11;F16K31/40;F16K3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王晶 |
地址: | 20003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手操 信号 反馈 功能 高压 气动 电磁阀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手操和信号反馈功能的船用高压气动电磁阀,包括主阀、先导阀、电磁铁组件、手操机构及信号发送器;先导阀位于主阀的上方,先导阀和主阀之间通过节流孔连通;电磁铁组件与手操机构和导阀连接;主阀中的上阀体中设有主阀芯,主阀芯中通过连接件连接有信号杆,信号杆的下端插接于下阀体的内部,通过信号杆与主阀芯固连,能够取得真实的主阀位置信号;手操机构设置在先导阀上使先导阀芯运动,手动打开先导阀,进而使电磁阀打开,实现应急手操功能。信号杆随主阀芯一起运动,运动过程中触动行程开关,产生主阀开关的真实位置信号,经信号发送器输出至用户或上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手操和信号反馈功能的船用高压气动电磁阀。
背景技术
目前船舶压缩空气系统中使用的大通径高压电磁阀产品种类较为单一,存在结构尺寸大、可靠性不高等不足,其他工业领域的产品极少有既能适应船用环境条件、又具有大通径、极高使用压力、高可靠性、可手动开关、可反馈位置信号的可替代产品。
压缩空气系统的工作压力高达几百公斤,电磁阀响应速度快,可实现自动化控制,是高压气体介质流通与截断控制的理想解决方案。电磁阀的开关由电磁铁产生的电磁力驱动,受限于电磁铁的输出能力,适用于高压工况尤其是大通径的电磁阀均采用先导型式。大通径高压电磁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高压密封的有效性与开关运行的平稳性,以保证整阀的可靠性。
传统的先导式电磁阀主密封副的密封力随着通径的增大而增大,若采用软密封,巨大的密封力对密封材料的强度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且反复启闭造成的冲击极易使一般的软密封材料失效。若采用硬密封结构,大幅提高了对加工和装配精度的要求,且一旦密封面留有杂质或存在轻微损坏,难以靠自身的补偿变形来保证密封效果。
现有高压气动电磁阀无法同时满足大通径、极高压力、高可靠性、可手动开关、可反馈位置信号等要求,如中国专利CN105697847A公开的超高压电磁阀为一种先导式电磁阀,主阀芯倒装在下侧,但提出的平面、锥面(锥台面)、球冠面或其他任意形状主密封副结构对于超高压工况不具针对性,且若为硬密封,对加工、配合精度的要求都极高,无手动操作功能和位置信号反馈功能;中国专利CN111442099A公开的一种大口径先导式高压常开电磁阀,由电磁力克服弹簧力并提供密封比压使先导阀关闭,无法解决高使用压力与电磁驱动力之间的矛盾,适用压力达不到非常高的程度,该电磁阀亦无手动操作功能和位置信号反馈功能;中国专利CN104896170A公开的一种高压电磁阀技术方案,提出了高压电磁阀的结构型式与工作原理,但若要满足超高压力工况的使用要求,仍需对具体结构进行深入研究,且该技术方案中无手动操作和位置反馈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手操和信号反馈功能的船用高压气动电磁阀,具有手动开关功能、可真实反馈电磁阀开关位置信号、可靠性高、结构紧凑、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手操和信号反馈功能的船用高压气动电磁阀,包括主阀、先导阀、电磁铁组件、手操机构及信号发送器;所述主阀上设有进出口,所述先导阀位于所述主阀的上方,且所述先导阀和所述主阀之间通过节流孔连通;所述电磁铁组件与所述手操机构和所述先导阀连接;所述主阀包括:下阀体以及连接在所述下阀体顶部上阀体;其中,所述上阀体中设有主阀芯,所述主阀芯中通过连接件连接有信号杆,所述信号杆的下端插接于所述下阀体的内部,通过信号杆与主阀芯固连,能够取得真实的主阀位置信号;所述手操机构设置在先导阀上使先导阀芯运动,手动打开先导阀,进而使电磁阀打开,实现应急手操功能。
进一步,所述下阀体和所述上阀体之间设有密封圈一;所述主阀芯的底部设有套在所述信号杆外部的锁紧螺母一,所述锁紧螺母一的顶部设有压紧螺栓和主阀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600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