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联轴器安装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957197.2 | 申请日: | 2022-08-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515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 发明(设计)人: | 张远军;贺改宝;郭振波;王宏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P19/027 | 分类号: | B23P19/027;F16D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4 | 代理人: | 樊喜锋 |
| 地址: | 014010 内***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轴器 安装 方法 | ||
1.一种联轴器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常温下的压装配合法
常温下的压装配合适合过渡或过盈较小的配合,压装配合分为锤击法和压入法,其中:
锤击法具体为:用大锤击打联轴器端面外沿,将联轴器装入轴中,主要适合配合长度较短,要求较低经常拆卸的过渡配合,击打联轴器的端面采取上、下、左、右四个点轮流对称循环击打,防止联轴器装偏卡住情况发生;
压入法具体为:利用专用工具如螺旋机构、千斤顶或专用压力机来完成压装配合,主要用于过盈较小配合;
压入力的计算
P=a(D/d-0.3)il/(D/d-6.35)
式中P-压入力(kN);
a-系数,当联轴器、轴为钢质材料时,a=73.5,当轴为钢质材料时,联轴器为铸铁时,a=42;
D–联轴器外径(mm);
d-联轴器内径(mm);
i-实际过盈量(mm);
l-配合长度(mm);
(2)热装配合
热装配合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加热联轴器孔,使其直径膨胀增大到一定数值后,将被包容件轴装入孔中定位,待冷却后形成孔与轴的紧密配合,产生很大的接触应力,达到过盈联接的要求;
加热温度的计算
t=3i/kd+t0
式中t-加热温度(℃);
t0-室内温度(℃);
i-实际过盈量(mm);
k-联轴器线性膨胀系数(1/℃);
d=联轴器孔未加热前公称直径(mm);
加热方法至少包括:油浸加热法、氧炔焰加热法、固体燃料加热法、炉内加热法、电阻加热法、电感应加热法;
一般碳素钢加热温度不超过400℃,孔件加热温度不超过600℃,如果零件表面不允许氧化加热温度不超过250℃;
(3)冷装配合
当联轴器尺寸较大,轴尺寸较小,采用加热联轴器方法很不方便,甚至无法加热时,可将轴冷却,使其尺寸减小,然后迅速将联轴器迅速装入轴中,直至温度恢复常温状态,即为冷装配合;
冷装配合的温度可按下式确定:
t=t0-3i/kd
式中t-冷却温度(℃);
t0-室内温度(℃);
i-实际过盈量(mm);
k-被冷却件线性膨胀系数(1/℃);
d=联轴器孔未加热前公称直径(mm);
(4)液压无键联接装配
将联轴器联接面设计成圆锥面,为了便于加工和易于更换,在联接件间设计一个过渡锥套,当高压油进入联轴器的接触面时,在油压的作用下,联轴器及轴会产生弹性压缩,通过轴向力的作用,联轴器顺利安装到位,此时,逐渐给膨胀油泄压,在材料弹性作用下,孔与轴在恢复变形的过程中紧紧压合在一起,从而使联接件产生很大的弹性接触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轴器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无键联接装配的具体过程如下:
(4.1)准备工作
(4.1.1)检查室温;
(4.1.2)检查联接件的尺寸和形状误差,表面一定要光滑整洁;
(4.1.3)检查圆锥接触面积,应达到60-70%以上;
(4.1.4)按图纸检查锥套孔与轴之间的间隙;
(4.2)压入工作
(4.2.1)过渡圆锥的外表面、联接件涂上少量润滑油,以减少摩擦阻力;
(4.2.2)将联轴器轻轻推装于锥套外锥面上,并检查剩余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4.2.3)启动高压油泵,同时在联轴器左侧面施加推力,开始时联轴器压入行程较小,配合面会有少许油液渗漏,是正常现象,可继续升压,当油压达到规定值而行程未达到时,应稍停加压,待膨胀间隙逐渐继续扩大后,继续加压压入,直到达到规定行程为止,压入尺寸不得超过规定的剩余尺寸,须预留一定间隙,以方便以后的拆装,下一次压入尺寸必须比前一次压入尺寸大一些,另外拆卸联轴器时油压必须比安装时油压稍微低一些;
(4.2.4)达到规定行程后,膨胀油泵泄压,等待一定时间后,压入油泵泄压,取下压入工具。
(4.2.5)拆除油路、油管接头及其它零件,用油塞将油孔堵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5719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